妊娠晚期(大于28周)产检
如孕妇无合并症及并发症,37周之前一般建议每2-3周产检一次,36~37周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行胎心监护。如隔离期短,产检稍有延迟并无大碍。建议每天严格自数胎动,如果出现胎动异常,应及时就医。如果您是较高风险或高风险孕妇,需要遵医嘱产检。您可以主动联系社区或助产机构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线上APP在线医疗服务进行诊疗。
关于胎动计数:孕28周以后,建议孕妇每天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孕晚期胎动因人而异,一般胎动次数1小时≥3次或2小时≥10次,如胎动小于3次/小时、较前明显变化,建议尽快就诊。
及时监测血压:建议孕妇自我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如血压≥140/90mmHg,或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憋气、下肢浮肿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关注监测血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按照糖尿病饮食食谱适当分餐,保证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血糖应控制在餐前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控制不满意者应及时就诊,或通过线上医疗咨询。
4.隔离期间孕产妇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尽快就诊
妊娠期间可能会出现些许轻微不适,无须紧张,但如果症状严重,均需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胎动减少、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异常情况,或者出现腹痛、阴道出血、阴道流液等症状,孕产妇要及时告知所在社区(村)或隔离观察点的负责人,协助联系120救护车前往医院诊治。
产后篇
1.隔离期间,产妇到了产后访视时间该怎么办
产妇出院后可及时联系建册社区医生,社区医生会按照疫情防控期间的产后访视要求进行产后访视。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档的产妇,隔离期间也可以在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北医三院APP”预约产后访视,由医护团队提供在线诊疗。
如果在产褥期出现阴道出血大于月经量、发热(体温大于37.2℃)、伤口异常,也建议联系社区后到分娩医院就诊。
2.隔离期间,到了新生儿疫苗接种时间该怎么办
新生儿疫苗接种一般是基于接种程序、接种间隔要求预约免疫接种门诊。产后应及时将疫苗接种本交予社区医院或及时与社区医院联系,预约疫苗接种。
3.隔离期间,照护人要留意观察哪些新生儿健康问题
隔离期间,照护人需要保证新生儿喂养,并特别观察新生儿以下情况:
(1)新生儿黄疸:足月儿皮肤黄染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一般生后2周内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可延迟到2-4周才消退。
家长需每日观察新生儿反应、皮肤颜色、哭声、吸吮力等,如果皮肤黄染过早出现、延迟不退、消退后又加重、甚至睡眠精神状态不好,躁动哭闹不止,务必及时儿科就诊。
(2)脐带: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在脐带脱落后2-3天有少量出血或清亮的分泌物是正常的,用酒精棉签擦干净就可以。脐带正常在2周左右脱落。如果有过多渗血、脓性分泌物或脐周红肿有异物,应及时就医。
(3)新生儿大便情况:生后3日大便颜色逐渐过度为黄色,若仍是胎便(墨绿色)提示喂养不足。如出现粘液脓血便,需要及时就医。
日常篇
孕产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疫情防控期间,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护。
1.上班或去医院产检如何做好防护
(1)尽量选择步行或自驾车出行,尽量不乘公共交通工具;
(2)尽量减少在医院的停留时间;
(3)通过网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尽量减少在人群拥挤诊室的停留时间;
(4)在医院和路上,和其他人尽可能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5)全程佩戴N95口罩或医用口罩;
(6)保持手卫生,避免揉眼睛、鼻子和嘴巴。
2.常规的家庭清洁及个人防护
(1)孕产妇非必要不出门,不聚餐,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保持手卫生。接触新生儿前、饭前便后、公共场所返回后、触摸可疑暴露物后(门把手、电梯按键、手机、钥匙等)、接触过动物后、用手捂口鼻咳嗽后,均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按标准洗手法经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3.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