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宝宝哭就要喂?错!宝妈了解娃的饥饿信号,预防过度喂养

常驻编辑 育儿知识 2022-05-17 次数   曲线图   方面   影响   饥饿   妈妈   宝宝   信号   情况   晶晶   观点评论   世界卫生组织   妈妈   宝宝   信号   晶晶

原标题:宝宝哭就要喂?错!宝妈了解娃的饥饿信号,预防过度喂养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在老一辈的观念里,宝宝哭了就得喂吃的,要是能把宝宝养的白白胖胖的那便是福气,毕竟“能吃是福”。晶晶家里的老人听不得宝宝哭,一听到宝宝哭闹,就像听到了号角一样,立马就催着晶晶给宝宝喂奶。晶晶毕竟是新手,没什么养育经验,在这事上跟老人顶撞也不太好。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直到后来宝宝出现了吐奶的情况,而且不止一次,晶晶就觉得不对劲了,带着宝宝去了医院。医生告诉她宝宝没什么大碍,大概是给她喝了太多的奶导致积食了,以后注意一下就可以了。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新手妈妈们在喂奶这方面还是比较容易疏忽的,比不是宝宝哭就要喂了,但是只要会看宝宝的这些信号,就知道是不是平时在喂养方面过度了。宝宝哭就要喂?错!宝妈了解娃的饥饿信号,预防过度喂养。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信号1:大便异常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婴幼儿的排泄物是判断宝宝健康的一项指标,有不少父母都是看宝宝的大小便异常就带宝宝上医院检查的。这个方法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当宝宝的大便呈现出绿色并且还带有泡沫,那么就代表宝宝体内已经有积食的情况了。妈妈们就需要在后面减少喂奶量和次数。不然长期的这样过度喂养,对于宝宝的消化系统会造成一定的负担。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除了颜色会产生变化之外,排便次数也会出现变化。这个时候妈妈们还可以给宝宝进行腹部的按摩,促进宝宝的肠胃蠕动,帮助消化。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信号2:吐奶次数越来越多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吐奶其实是比较直接的一种反应,因为消化系统不成熟。偶尔的吐奶是正常,若是频率比较高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妈妈们喂的太饱了哦。经常吐奶的宝宝,胃部要承受巨大的负担,所以长期的吐奶也会影响肠胃健康。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信号3:睡眠质量差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腹胀,消化不良在宝宝睡觉的时候就会表现为睡不安稳,容易哭闹。妈妈们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一只手放在宝宝的肚子上,另一只手敲这只手的手指,听一下声音。如果听到了气体的声音,那么就代表是胀气了,要给宝宝少吃点了。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知道了这些信号之后,除了在饮食方面进行观察和控制之外,我们还得注意保护好宝宝的小肚子,避免它着凉受冻,影响消化。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儿童肥胖定为21世纪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得有位妈妈曾跟我这样吐槽过,她的婆婆整天念叨她,说她“虐待”宝宝,不给宝宝吃东西。她自己就很生气,觉得她自己才是宝宝的亲妈,难不成还会害自己的宝宝吗?自己一片好心在婆婆眼里反而成了虐待,又不好直接顶撞,只好跟我这发发牢骚。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过度喂养的问题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是一直存在的,哪怕你的宝宝现在已经断奶了,但也有可能存在过度喂养的这种习惯。比如你是不是会担心宝宝营养不均衡,在他碗里的饭菜没吃完的时候还选择继续喂食呢?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过度喂养的危害比较明显的就是造成宝宝的肥胖,过度的婴儿肥会给你宝宝的生长发育拖后腿。表现为,爬行和走路会比同龄的宝宝更慢一些,容易疲劳,有时候活动个几分钟就想要爸爸妈妈们抱了。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枕边育儿寄语:71Z拜客生活常识网

宝宝养的胖真是好事吗?娃吃饱的信号妈妈要会看,当心过度喂养,肥胖对宝宝的危害可能是影响一生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宝宝现在是否处于肥胖的状态。家长可以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宝宝生长曲线图,再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记录下身高体重,描绘出曲线之后,经常进行对比。

相关阅读:

  • 高铁学生票退票后算次数吗
  • 为什么尿次数多(拉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心跳次数多少正常 心跳一分钟120次危险吗?
  • 属蛇的这个月的运气,今年属蛇的财运
  • 金庸和古龙相比,谁的作品被影视化次数更多一些,你怎么看
  • 经常放屁是肠道疾病吗?忠告:多注意几种疾病,或与“屁”有
  • 微信的5个隐藏功能,用过的都说好
  • 新能源车换电站复工复产势头足 日换电次数昨日已达587
  • 格林称库里被包夹次数是杜兰特7倍,杜兰特:我认为这100%
  • 网友:就没个数据统计包夹次数的吗?杜兰特:兄弟,没有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