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大家都知道孟浩然和李白是好朋友,但两人在仕途上却截然不同。李白还担任过四次官职,而孟浩然一辈子都没做过什么官,也没做过什么正儿八经的事。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孟浩然被张九龄招为幕府,而后隐居。
《春晓》这首诗就是他在鹿门山隐居时所作的,这首诗是一首特别优美的小诗,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得什么意思……
第一句“春晓不觉晓”是说孟浩然在春天里睡觉,天亮了太阳都晒屁股了,而孟浩然还在梦里逍遥,他根本不知道天已经亮了所以他才会说“春眠不觉晓”。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这一句是说孟浩然醒了,那他是怎么醒的呢?他是被早上鸟儿欢快的歌声叫醒的。
我每次读这首诗都会发出感叹;“我的天!这才叫自然醒。”
下面两句是写他醒来以后的所思、所想,他在想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在想;“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今天不知外面的花被昨夜的风雨吹落了多少呢?”
我的天!一个四五十岁大叔这么懒也就算了,他醒来以后不想想要吃什么,不想想今天要做什么事情。他居然在想外面的花被昨夜的风雨吹落了几朵,这就是闲的没事写出来的诗。
但是我非常佩服,你看孟浩然只是睡了一觉居然睡出诗来了 真的是厉害!
《春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诗,初读感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才是最自然的诗篇,也是天籁的诗篇。
在这个充满快乐充满童趣的日子里,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颂读这两首诗。这两首诗里不仅蕴含着知识,更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有耐人寻味的童趣。
虽然六一假期不长,但是我们也要好好享受。小朋友们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在假期期间好好的吃、好好的喝、好好的玩、好好的睡!
我们大朋友们也要适当地给自己放放假,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看书、听听音乐、看一场电影。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最后再次祝小朋友和大朋友们节日快乐!
本篇内容,如有遗漏处,请多海涵!
本篇内容,如有不详处,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