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关于幼小衔接

常驻编辑 育儿知识 2022-06-17 幼小   幼儿园   幼儿   家长   能力   儿童   教师   孩子   小学   知识
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是坚持双向衔接。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和小学共同的责任,文件强调树立衔接意识,幼儿园和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减缓坡度,促进儿童顺利过渡。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是坚持系统推进。幼小衔接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文件提出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四是坚持规范管理。强调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规律的做法和行为,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2]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教育策略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前,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不完善、家长对幼小衔接理解偏颇、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实施和监管不足等。那么,面对儿童的入学适应问题,应如何做好儿童入学适应教育呢?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1.改革创新,促进儿童适应小学生活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初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为了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低年段的教学要寓于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件和情景中,要让小学生在这样的情景和活动中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能力。教师也应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以实现儿童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身心协调发展为目的,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以课堂知识“基础牢”作为对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例如,清华附小开发了“启程课程第一周”等实践探索,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探究性学习,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同时还开展了关于在一年级包班制的教育教学方式,即两个班主任教多学科,两个班主任如同一个家庭的“爸爸”和“妈妈”,既能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又能在班级管理上向幼儿园一个班配有主班、配班两位老师的模式靠拢。这些探索无论在管理上还是教学实践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双向借力、助力作用,有效解决了各主体定位不清、策略不明的问题,为幼儿园与小学建立双向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顺利过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确保儿童拥有良好的学校生活开端提供了有益参考。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2.联合研修,加强教师衔接合力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教师是幼小双向衔接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是幼小双向衔接工作科学开展的保障。幼儿园与小学从管理与教师层面抽派专人,共同成立幼小双向衔接工作组,通过多角度调研,深入了解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指导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中的问题与困惑,集中会诊把脉,分层跟进指导。将幼、小两个主体中教师的衔接重心引领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教育回归生活”上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加强合力教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衔接的育人模式、课程内容、年段进阶的实践路径,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和研训计划,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入学适应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在清华附小开展的双向衔接教研实践中,构建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课程桥”,教师之间开展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的主题月活动互动,与各种课程联动,探索有效的双向衔接,形成园校协作、一体化联动、资源共享的内容生态。这些密切而有深度的研修模式让教师有题可研、有话可说,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让两个学段的课程生态产产生密切联系,让幼小双向衔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3.家校联动,共促儿童健康发展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儿童的教育发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这些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儿童的教育产生作用力。研究发现,父母双方的陪伴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有责任让孩子在一个和谐积极的家庭中健康成长。基于此,家长的教育理念转变也是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成功的关键之一。首先,家长应正确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上的亲子教育,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的心理规律,还可以通过学校印发的宣传手册、家长会等方式,主动了解学校育人文化,和教师探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端正教养观念。其次,家长应主动和教师进行联系,就儿童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课程衔接等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建立起反馈机制,最终达成教育共识。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4.健全评价体系,多方参与反馈RE5拜客生活常识网

幼小衔接工作的社会参与程度较低,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在实践中经常被忽视。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积极评价和反馈,有利于促进幼儿入学准备与儿童入学适应等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就制定相应计划而言,小学、幼儿园、家庭及社会共同参与制定幼小衔接的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提前编制幼小衔接的时间进度表,为衔接主体提供时间上的便利和政策扶持。小学应明确安排本校幼小衔接工作的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列出详细的步骤和实施细则,并持续跟踪整个活动的进展。教师可通过与儿童的日常交流,明确他们在哪些方面适应不良,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确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就评价标准而言,学校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评价指标,如学生日常表现评价表等,小学、幼儿园、家庭及社会都应参与评价,积极为儿童入学适应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恰当的反馈,并将其应用于下一阶段幼小衔接工作的计划中。

相关阅读:

  • 小学生活什么样?幼儿园请来二胎宝宝哥哥姐姐“幼小衔接
  • 幼小衔接,拼音拼读小能手,拼音音节拼读表
  • 严查,不能让这样的画面污浊了孩子
  • 幼小衔接要认识多少个汉字?1种简单方法,让孩子1年识字16
  • 找不同小游戏,第二弹,难度增加咯
  • 5岁娃半月识词192个,只因奶奶每天带娃“打牌”,娃上学成
  • 公公天天带娃“打纸牌”,娃15天认识200个成语,上学后成
  • 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汉语拼音拼读看图连线
  • 幼儿|幼小衔接,十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
  • 幼小衔接怎么教?多年老教师分享了5大重点,跟着在家也能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