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孩子的听力词汇丰富,单词只要读得出来,就已经了解意思;非母语的孩子,发音上能读得出来也未必能理解。![](//imgq8.q578.com/ef/0626/53d88a062df075f7.jpg)
![](//imgq8.q578.com/ef/0626/cc20dea0c23bfdcd.jpg)
![](//imgq8.q578.com/ef/0626/5b20035899e67816.jpg)
但即便如此,我认为自拼对非母语的孩子依然很有用。
原因在于,
第一, 只要前面几步是按照正确的路子走,孩子已经积累到不少词汇。
像《BookLife》这种系统的自然拼读分级读物,它是把自拼和分级阅读结合在一起了,孩子在练习音素识别、字素识别时,已经无形中把音、形、义对应了起来。
比如在下图中,孩子在练习kick这个词的拼读中,通过图画,肯定也能连猜带蒙地了解到,Kick就是“踢”这个动作。
![](http://imgq8.q578.com/ef/0626/53d88a062df075f7.jpg)
第二, 能读出来不懂意思,总比既读不出来也不懂意思好,对不对?这样娃只需要补一步就行了啊。
从逃逃的经历看也是这样,通过在ESL班上学习的自拼,再加上大量的分级阅读补上“词义”这块后,也就逐渐赶上同龄孩子的进度了。
5
辨写能力
Encoding
这是自拼最高阶的技能,就是常说的“听音能写”的能力。
比如,孩子听到cat,耳朵能识别出它的3个音素,拼写出c-a-t,cat。
相信我,一开始,娃写的几乎都是错的。这是逃逃一年级的“大作”:
![](http://imgq8.q578.com/ef/0626/cc20dea0c23bfdcd.jpg)
可以看出他还是很努力地根据发音去拼写,但错漏百出,比如sister写出sistr,built写成bilt, snow写成snoe, happy的两个p写反了, when写成wen……
很长一段时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
但千万不要以为没啥用。孩子在一个一个纠正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是自己拼读错了,有些是特殊情况需要记的,就这样一点一点改正,积累,进步。
这是逃逃二年级的作业:
![](http://imgq8.q578.com/ef/0626/5b20035899e67816.jpg)
前后相隔也就一年多。
EASTWEST
整个自然拼读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慢即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