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终身成长》,本书中文版约「27万」字,我会用「5」期内容为您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5期。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称赞方式塑造了孩子的思维模式。
这一期,我们来讲一讲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01
20 世纪 60 年代,精神学家艾伦·贝克在与病人接触时发现,其实是他们的信念造成了他们的问题。就在他们感到焦虑和压抑之前,有一些念头快速闪过了他们的大脑。这些念头有可能是“贝克医生认为我很无能”或者“这个治疗肯定没用,我永远都治不好”。正是这些信念导致了他们的消极情绪,这种情绪不只出现在治疗过程中,也出现在他们平时的生活中。
大家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也会在遇到挫折,或者心情糟糕的时候,出现一些消极的信念呢?

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几乎在接收到每一个信息时,都会对其做一次强烈的评估,如果是好事,他们会为其贴上一个积极的标签,反之则会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比如“我真的太聪明了”、“这意味着我是一个失败者”等等。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却不会这样想,他们更注重这个信息在学习和建设性行为方面能带来什么,比如: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怎么做才能提高?
对此,艾伦·贝克提出了认知疗法,它的目的就是教会人们控制自己的极端评判行为,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性。比如你在一次考试中考得非常糟糕,并得出了“我真笨”的结论。
如果运用认知疗法,就需要你仔细观察事实,说出支持或否定你这个结论的证据是什么?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起以前自己也取得过非常好的成绩,还被老师表扬过,所以你就会认为自己并没有那么无能。

再进一步,你可能会分析并反思自己考试失利的原因,最后得出自己并没有认真复习,而不是自己笨的缘故。当然,认知疗法无法完全抵抗固定型思维模式带来的影响,但它却可以让你感觉不那么难受,不会随意做出消极的评判。
02
要想改变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人们坚持固定型思维模式,一般都是出于某种原因。比如获得自尊,受到他人的喜爱和认可等等。
如果现在要求你放弃固定式思维模式,遵循成长型思维模式,势必会让你放弃这么多年认定的“自我”,要你去接受你恐惧的事物,去挑战和尝试未知的事情,去反思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和遇到的挫折,这些无疑是痛苦的。
但再怎么难,我们都要学会理解并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光明。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先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比如你要报考某个院校,那你就要考虑好你的目标,然后想一想你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它,你能采取哪些措辞让自己获得成功?

记住,这个计划一定要详细具体,而且是具有成长导向性的,制定好计划后,就要努力去实现它,坚持不懈地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