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果妈~
没有冰淇淋的夏天,还会快乐吗?
作为一名大人,没有冰淇淋的夏天,是不快乐的。
那么作为一个孩子,没有冰淇淋的夏天,他们也可能是不快乐的。
上次带开心果去商场玩,我们一人一根冰淇淋,开心果也有一个小小的冰淇淋。我们坐在小食店吃冰淇淋的时候,一个和开心果差不多大,5岁左右的小男孩,拉着奶奶的袖子说:“奶娘,我也想吃冰淇淋!”
奶奶赶紧拖着男孩走:“不能吃,太凉了,吃了要拉肚子!要感冒……”
然后,男孩被奶奶强行拖走了,却一路眼巴巴地回头盯着开心果手上的冰淇淋看。中途,奶奶发现男孩还在回头,也不知道嘴巴里念叨了什么,然后拽着男孩的耳朵转头。
祖孙俩的背影消失了,但不知道小男孩的不愉快,是否消失。
01 “允许吃冰淇淋”和“不给吃”的孩子之间的差距
孩子是否被允许吃冰淇淋,有时候家长会觉得无所谓,不就是一个吃的东西而已。但事实是,这对孩子的影响,比家长想象的可能要大一些。
心理差距
人们童年得不到的东西,终会成为长大后的执念。
有一种记忆效应叫做“契可尼效应”,是指人们总是容易忘记那些已经完成的,但是对于没有完成、中途结束的事情,总是记忆深刻。
对于孩子而言,如果“冰淇淋”成为他童年一直得不到的东西,那么,冰淇淋将会成为孩子长大后的执念。
而长大后的孩子,没有人再去约束他,他就会“补偿”自己,从而大量、无节制地去吃冰淇淋。这时候对孩子身体的危害,会更大。
一般,不给孩子吃冰淇淋的家长,在孩子其他方面也会诸多限制,这会让孩子有无数个执念。当执念堆积成山,孩子的内心又如何负担得起?
而那些得到满足的孩子,冰淇淋将不会成为他们的执念。当视冰淇淋为普通,那么便不容易“过度”。
亲密需求的差距
《亲密关系》中提到:人类寻求亲密关系的根本,在于需求。而这份需求,其实就是童年所缺失的部分。
对冰淇淋、零食等的需求,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获取到,所以,孩子一生都会去寻找那个愿意满足自己需求的人。
孩提时代,谁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爱谁。
比如,妈妈不让孩子吃冰淇淋,但是奶奶让,那么,孩子就特别喜欢奶奶,甚至还会帮着奶奶说妈妈的坏话。妈妈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或许孩子长大后才能明白。
只是,长大之后,孩子的亲密需求还是受到了影响,孩子会很容易成为那个“被一杯奶茶骗走”的人,因为,这是孩子内心的需求。
物质、精神需求双重未满足,孩子在未来选择亲密需求的时候,会错将别人给的物质当做是精神,从而选择“廉价”的爱情。
02 孩子能不能吃冰淇淋
吃冰淇淋对孩子的需求、心理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家长之所以不让孩子吃冰淇淋也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还是得先务实地讨论一下:孩子能不能吃冰淇淋。
答案是肯定的:能,但是肯定得“限量”。
冰淇淋虽然很凉,但是,从入口到入肠胃,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不是大口大口吃,那么冰淇淋会在孩子的嘴里先融化,然后在进入肠胃。这样比较小的刺激,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对孩子有太大的影响。
此外,冰淇淋的成分,对孩子来说非常不友好,也是家长限制的主要原因。高糖、不健康的奶油、易兴奋的巧克力等等。
但是,不要经常吃,不要吃太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总的来说,孩子是能够吃冰淇淋的,家长需要注意的便是孩子的入口速度、吃的量,以及冰淇淋的品质问题。这3点把控好了,适当吃点,真没啥事儿。
03 让“吃冰淇淋”成为一个“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