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爬行时需要通过眼球的上下左右转动来观察环境,而这样的转动自然可以锻炼眼肌,帮助孩子发展起较好的视觉聚焦、视觉追踪等能力,避免日后出现写反字等情况。

4、一岁时学习走路
宝宝学习走路的时候总是先扶住一个支撑物,再慢慢站起。
起初,他们总是走得摇摇晃晃,渐渐地能够让身体保持平衡,不摔倒。
在这里,前庭系统就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学走路的过程中,前庭系统需要时刻主动去关注儿童身体速度和角度的变化,控制眼球运用,以便保持身体姿势,维持身体平衡。
当身体发生倾斜的时候,淋巴液体就会激活半规管,帮助我们调整身体回到直立的位置。
但是如果儿童长期待在学步车里,身体无需关注身体姿势的维持,那么前庭系统也就不再发挥作用。久而久之,儿童的平衡感也就被破坏了。

5、三岁左右多跑跳
到宝宝两三岁时,他开始变得活泼好动,这里跑跑,那里跳跳,这其实是宝宝在进行自我的前庭刺激。
孩子在跑步时,他会动用眼球察看行进方向,同时可以感受到身体及头部的速度和位置的变化,从而锻炼空间感和方向感。
所以在孩子三岁左右,家长可以带宝宝多去户外活动,比如滑滑梯、跷跷板、荡秋千之类的游戏,都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促进前庭觉发展!

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行为和表现,都有他背后的道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因为自身感统理论的缺乏,就疏忽了对孩子的培养。
我们要遵循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而不是束缚和限制,让孩子多尝试、多运动、多锻炼,去获得足够的感觉刺激,孩子的感统能力才能获得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