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导致学习困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家长眼里的“多动症”。“多动症”可以说是最广为人知,却也被人误解最多的发育心理行为性问题及障碍。

多年以来,大家往往总把“多动症”的干预重点放在“注意力”和“多动”上,近些年各级专家学者呼吁大家重新认识多动症,把治疗框架转向“执行功能”等综合方面。

我们的大脑,后半部分“学”,前半部分“做”。知识和执行,“知道”和“做事”,而有“多动症”的孩子把这两个部分一分为二。

简单地说,孩子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故意调皮多动,而是真的做不到!做不到!做不到!

“多动症”知识问与答
Q1
我的孩子从小就顽皮,坐不住
是不是有“多动症”?
不一定。
从医学角度来看,孩子在年龄、性格、气质、智力以及身体发育等诸多方面,都有其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这就注定了孩子活泼好动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和“多动症”是不同的。
确诊“多动症”要有严格程序,专业人员同时要参考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并进行相关测评和行为观察。
Q2
我女儿看起来还比较“安静”
为什么也能被诊断为“多动症”?
是的,可以。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临床上存在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根据表现的不同在类型上可细分为三种情况:过度活跃型、注意力缺陷型和两者的结合型。

其实“多动症”的发生无明显性别之分,只是不同性别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特征存在细微差别。有一些诊断为“多动症”的女孩或男孩子更多地属于注意力缺陷型,可能确实从来都不会出现过度活跃的状况。
Q3
“多动症”和遗传有关吗?
是的。
“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可能造成孩子多动症的原因有内、外因两种。
内因包括遗传的作用——因为学者们发现患儿的亲属中患多动症的人要比其他家庭的人多。还有些孩子在出生时低体重或母亲怀孕时出现宫内感染、缺氧,出生时窒息等,可能造成了大脑的损害。
外因也很多: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学习困难或学习压力过重等都可减弱脑的调节功能,促使多动症的发生和持续。
目前仍认为“多动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Q4
一定要用药治疗吗?
不一定。
多动症治疗有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一般建议采取综合化治疗,形成以行为辅导(家长课堂、个体辅导)为中心,结合生物反馈注意力训练、学习能力、感觉统合训练、执行功能训练、经颅磁等治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目前公认的有效方法是学龄早期以行为矫正和注意力训练为主,年长儿童影响社会功能和学业时需考虑配合药物治疗。
同时专科人员会通过鉴别及综合诊断,协同各专科专业人员帮助梳理及治疗可能导致或加重儿童症状的睡眠问题、过敏及肠道体质调理。
假期时间安排表推荐


咨询电话
0792-8195671,8552193
咨询微信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