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要允许孩子犯错

常驻编辑 育儿知识 2022-08-17 孩子   黑板   弟弟   大人   态度   父母   错误   妈妈   方式   环境
C4D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不是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用对错、能否原谅来衡量的。最关键的不是孩子做了什么,而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比犯错更可怕的是害怕犯错。如果孩子时刻担忧犯错,那意味着,孩子成长的空间是很小的。C4D拜客生活常识网

另外,很多父母担心允许孩子与众不同,会让孩子将来无法融入社会。这件事要辩证来看,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多数被父母接纳的孩子社会适应性更好,因为他们具有钝感力和创造力。C4D拜客生活常识网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班级的新生,有的可以很快交到朋友,有的躲在一边无法适应新环境;有的孩子因为一点儿小事就愤怒,明明在意却交不到朋友,有的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不在意,却在社交中如鱼得水;有的孩子做事目标性很强、遇到挫折反而更加努力,有的孩子从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做事患得患失……C4D拜客生活常识网

区别就在于孩子是否具备一项关键的心理能力—钝感力。钝感,是心理学名词,与“敏感”意思相对。钝感系数越高,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敏感度越低。两者平衡,则可达到较为理性的思维水平。C4D拜客生活常识网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指出,有钝感力的人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他们能够迅速忘却不愉快的事;目标坚定,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能够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他还进一步指出,具有钝感力的人更容易成功。C4D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么,钝感力为何与孩子的成败有直接关系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钝感力意味着很少为自己的成长设限。这一点,在充满苛责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无法做到的。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父母非常严厉,这也不许那也不让,长大后,这种严厉会被内化成孩子的一部分。当他面对一些挫折时,严厉的内在自我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批评、指责自己。于是,孩子做每件事,都面临外界的挑战和自我的攻击,这是一种巨大的内耗。相反,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相对宽容、能够容“错”和容“异”的环境中,哪怕面对十分艰难的挑战,他需要面对的也只是挑战本身而已。所以,容错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钝感力。C4D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曾辅导过一个极有天分、热爱写作的孩子,但是,因为不想面对负面评论,她迟迟不敢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网上。她说:“哪怕评分再高,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好,我也受不了。”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会困难重重。相反,我也见过一个在父母的爱与包容中长大的孩子,他上过几个兴趣班,但没有一样成为特长。初中时,因为一部漫画对俄国历史产生兴趣,进而去学了很多冷门历史知识,最终考取世界史专业研究生。这个孩子的成长并非没有坎坷,但他总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不怕犯错也不怕试错,最后把兴趣和未来职业联系起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清晰的规划。C4D拜客生活常识网

容“错”与容“异”,也在为孩子的创造力开拓空间。如果父母留心观察,孩子犯错的时候,是他最具创造力的时候。孩子犯的错五花八门,经常超出父母的想象力。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空间,让他尝试自己修正错误,就有机会把错误当成一次成长的机会,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C4D拜客生活常识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认为,要想持续创新,容“异”是关键。历史进程中,很多一开始被认为是对的事情,最后难免被证伪。科学的进步,也是不断地推翻之前的假设。但是,这种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的萌芽,来自孩子因为好奇而进行的一次次尝试。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突破常规就把他的探索行为定义为“错”,不允许孩子创新,那么,孩子只能渐渐妥协,失去创造的动力。相反,如果父母能够包容和支持孩子的“离经叛道”,孩子就能在开放、积极的环境中进行更多探索。

相关阅读:

  • 户外活动对孩子的好处有哪些?户外活动对幼儿的好处[多
  • 孩子夏天做什么户外活动比较好?适合孩子的户外活动[多
  • 带孩子春游需要带点啥?带孩子春游的注意事项[多图]
  • 孩子多大可以滑雪?孩子滑雪注意事项有哪些?[多图]
  • 吴忧和何西亚第几集在一起?吴忧怀了谁的孩子?
  • 《第十二秒》善善是谁的孩子?善善会说话了吗?
  • 《八角亭谜雾》念玫是谁的孩子?妈妈是玄珍吗?
  • 《八角亭谜雾》凶手是丁团长吗?丁团长和周亚梅为什么没
  • 孩子挑食偏食怎么办?了解一下pentavite多种维生素
  • 马丽接替阿姨在家带孩子,开心麻花永远好笑,期待新综艺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