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若养育者与孩子的界线是完全开放的,则很容易出现隐蔽的「情感乱伦现象」。
也许这听起来会令人感到不适,但直接来讲,这是存在的现象。
特别是在一些离异、夫妻不和的家庭里,侵犯亲子界线的情况会很容易发生。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孩子成为父母的「迷你版小配偶」。
即:
父母自身的情感需求,无法从配偶处获得,也无法自行满足,
于是向孩子寻求情感支持,称他们为“妈咪的乖男孩”或是“爸爸的好女儿”。
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有力量,并心甘情愿地成为父母的“专属小配偶”。
但代价却是:孩子无法好好地做一个小孩。
身为一个孩子,Ta本该可以从父母身上获得爱的滋养,助力Ta活出自我,活出丰盈的生命。
而如果父母自身太过虚弱、心理失调,并诱使孩子来扮演“小配偶”的角色,将会无形中掠夺孩子童年就应该有的安全感。
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被赋予这样的角色,长大后在感情关系中,往往更容易受到生理或心理的虐待。
而在健康的家庭中,亲子界线同样是充满弹性的——
它会让一部分情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自由流动,也会将另一部分不属于彼此承接的情感,排除在外。
在弹性的亲子界线中,父母通常要有意识地做到2点:
① 为自己的父母身份负责。
在能力范围内,主动回应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
若实在做不到,向孩子坦诚自己的局限,但不要因此否定孩子的需求。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昂贵的玩具,超出了家庭预算。
你可以这样回应他:
“这个玩具很酷,妈妈很喜欢,你很有眼光。但实在抱歉,妈妈口袋里的钱不够,暂时买不起。”
②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大人吵架时,尽量避开小孩。
如果实在控制不住,真的在孩子面前吵了起来,
待冷静过后,也请记得主动去拥抱一下孩子,并告诉Ta:
“这是大人的冲突,不是你的错,而且不影响我们对你的爱。”
总的来说,在弹性的亲子界线中,父母需要做到:
看见孩子的情感需求,量力而行,不过度勉强自己;
看见自己的情感需求,自行承接,不去转嫁给孩子。
从而让孩子可以自由地成长,自由地追逐自己的人生。
家庭界线
家庭界线,是指将家庭视为独立个体时,围绕在家庭周围的边界。
一个家庭若不鼓励成员向外拓展,就属于封闭的家庭界线。
举2个例子:
小莉莉兴高采烈地回到家,跟妈妈说:“丹丹妈妈刚刚教我们做蛋糕,好好玩!”妈妈却一脸冷漠:“既然丹丹妈妈这么有趣,你干脆搬去她家住,不要回来了!”
小莉莉生日快到了,满怀期待地跟妈妈说:“我想像丹丹那样在家举办生日派对。”妈妈却一脸抗拒:“一堆人吵死了,还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谁来收拾?”
这就是典型的「封闭的家庭界线」。
在这样的家庭中,我们很少看到他们去串门,也很少看到有客人来访。
整个家庭就像住在孤岛上,越来越孤独,越来越隔离,越来越不健康。
相反,若一个家庭允许所有人进进出出,就属于完全开放的家庭界线。
举2个例子:
大哥青春期叛逆,经常在外界玩到很晚才回来,有时还会夜不归宿。但父母却以“他长大了”为由,既不干涉,也不过问。
亲戚的孩子来做客,闹着要玩小妹的玩具熊,小妹不愿意。但妈妈却二话不说,将玩具熊送给了对方,还责备小妹太小气。
这就是典型的「全开放的家庭界线」。
它没有明确的限制和规范,无法定义家庭和外界的分野,根本不像一个家。
在这样的家庭中,
家庭成员缺乏限制,会变得越来越没规则;
外人侵占不受限制,则会变得越来越放肆。
从而导致整个家庭的领域不断受到侵犯,家庭成员的权益不断受到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