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并非白纸”的理论。
在平克看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设定好的基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的智商和性情,都会受到天生基因的影响。
这种影响会随着孩子长大,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研究结果发现,哪怕是双胞胎也会因为基因不同,导致天赋、喜好和个性都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喜静、有的好动;有的思维缜密,有的神经大条。
成年独立生活后,这种不同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和人生走向。
当然,坚持认为后天环境和努力更重要的,也大有人在。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曾做过一个调查。按照演奏水平,将专业的小提琴学生分成了3组:优秀、良好、一般。
深入调查后发现,这3组孩子都是从5岁左右就开始练琴的,但从5岁到20岁的累计练习时间,却大相径庭:
优秀组,在练琴上已经投入了10000小时;
良好组,学生练琴时长累计为8000小时;
一般组,练琴时间累计只有4000小时。
实验结果说明:
天赋的作用很小,对于任何想要做出成绩的人来说,后天的练习和努力才是正解。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还发现,越是需要高认知水平的活动,努力的因素就越凸显。
在国际象棋大师、作曲家、作家、滑冰运动员、篮球运动员、钢琴家等职业领域,都发现了这一普遍性的规律。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