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足量的喂养,出生后两周后,每日常规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宝宝是不会出现缺钙的情况的,所以不需要额外补钙。
常见的缺钙误区
误区1 睡眠不好是缺钙?
很多宝宝其实是因为环境、温度,饥饿或者腹部不适等问题引起的睡眠不好、睡不踏实的问题,并不是缺钙。
误区2 爱出汗是缺钙?
很多宝宝出汗多,是因为植物神经发育不完善,控制出汗的能力较弱。另外,小宝宝全身汗腺发育不全,主要考头部来散热,所以经常能看到宝宝满头大汗的样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缺钙。
误区3 枕秃、头发问题是缺钙?
随着宝宝自主活动的增多,宝宝躺着时会来回的摩擦,导致出现枕秃。还有的宝宝发质细软、偏黄、或者头发少等问题,有一部分是天生的,大部分宝宝在三岁左右,毛囊发育完善后会改善,与缺钙无关。
误区4 骨密度低是缺钙?
首先骨密度以及微量元素的检查是不建议做的,也没必要做,因其不具备临床诊断效力,也就是说检查结果并不准确,骨密度显示低,说明宝宝骨骼在生长,并不能说明宝宝缺钙。所以日常合理的喂养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5 佝偻病是缺钙
佝偻病的全称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般正常喂养的宝宝不会存在缺钙的问题,如果存在缺钙的问题,多是因为维生素D摄入不足,引起的钙不能很好的吸收,才会出现缺钙,所以缺钙的本质是缺乏维生素D,如果家长怀疑宝宝缺钙,建议做25--羟维生素D 的检查,如有佝偻病倾向,还应进行左腕部X线的检查,明确宝宝维生素D的缺乏程度,进行相应的补充,单纯的补钙不能被吸收,还会导致钙沉积,引起宝宝便秘。
婴幼儿概念的划分是这样:产后28天内为新生儿时期,孩子出生后到孩子3岁这个时间段为婴儿期,孩子满3岁上幼儿园就被称为幼儿时期。
一般来讲新生儿是不缺钙的,婴儿2岁以内通常也不会缺,但是到孩子3岁时正处于婴幼儿临界时间段,就开始比较容易缺钙了。
婴儿缺钙怎么看?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
人体中钙主要储存在骨骼和牙齿当中,还有不到1%的比重存在血液等软组织当中。当血钙偏低的话,那么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就跑出来首先维持血液的钙磷平衡。
那么如果持续地缺钙的话,就会出现低钙血症(尤其以晚上居多)。主要表现为孩子抽搐,比如说手脚痉挛,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这样子,如果比较严重地话还会出现嘴角和面部肌肉的抽搐。
我们身体的钙主要来哪里呢?来自食物。常见的食物包括:牛奶(包括酸奶、奶酪),黄豆(豆腐)、海藻(海带和紫菜),芝麻酱、河虾或虾皮、以及各种绿叶蔬菜等等。
但是光有钙还是不行,因为钙通常不好吸收,所以还要把脂溶性的维生素D给一起补上,维生素D帮助促进钙的吸收。由于母乳当中维生素D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新生儿出生数天后就要补维生素D(足月儿每天400iu,早产儿和双胞胎每天800iu)。
婴幼儿每天需要多少钙,怎么补钙呢?
0 6个月的孩子每天需要300 400毫克的钙;到孩子7个月 2岁时每天需要大约600毫克的钙;孩子3 9岁时每天则需要800毫克的钙。
所以2岁之内的孩子基本上是不缺钙的,因为不管母乳还是奶粉,只要孩子每天的奶量充足,那么就完全足够孩子补钙的。牛奶每天300 600ml,母乳每天800 900ml基本就够了。如果在辅食上再适量增加豆类、海藻类以及芝麻酱虾皮等食材,那么孩子是不会缺钙的。
孩子3岁时,除了每天满足500ml的牛奶,加上400单位的维生素D,再加上合理的膳食搭配,那么孩子就能把钙补得很充足。比如说:一小勺芝麻酱大约5克,含钙量为50mg;一两虾皮含钙量大约49毫克,2两小油菜的含钙量也差不多有1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