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工作,是最积极的休息方式。对各类繁重的工作事务,宜分清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批、有节奏、有步骤地一件一件完成。这样,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后,就有一定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方法,让身心得到短暂的休息,以免疲劳累积,损害心灵的健康。与身体。分阶段进行日常工作,也能从阶段性结果中得到乐趣,有利于脑力和体力的快速恢复。
下班后的休息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时间灵活选择。从繁忙的日程中偷偷溜进来,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的锻炼,是一种省时、有效、主动的休息方式,比如课间锻炼、椅子锻炼、上下楼梯等。中年知识分子不管是从事教学工作,长时间站立,还是做研究工作,都是久坐不动。此时,单纯静坐休养,往往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消除精神和肌肉的紧张。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变大脑与身体、四肢之间原有的兴奋与抑制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消除效果。局部紧张和疲劳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利用等车、乘车的时间,做一些叩齿、咽津、提肛等保健操;日常工作之余还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如太极拳、健美操,以及游戏、书法、绘画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中年人防止疲劳、恢复精力的必备条件。因此,中年人不宜经常通宵工作或学习,更不可通宵工作或住宿。
(3)预防疾病和提早衰老
人到中年,生理机能一天天衰退。长期繁重的工作和生活负担在相当程度上消耗了中年人的体力,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抗病能力逐渐下降,各种疾病侵袭的可能身体大增。因此,中年人应加强防病防老意识,掌握一定的防病治病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疾病与衰老虽然不同,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即疾病使人衰老,衰老易生病。衰老在理论上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但在现实生活中,纯生理性的衰老几乎不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同时,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慢性疾病。正是由于衰老与慢性病的相互循环,大多数人活不过120岁,正如中医和现代医学推测的“百岁已去”。在衰老过程中,过早衰老受疾病影响明显,机体功能过早出现衰老迹象,预期寿命普遍低于60岁。这在知识分子中并不少见。据国家体委调查,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8岁,比中国68岁的人口平均寿命少10岁。说明预防疾病、预防早衰对于中年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十分重要。
中医的一贯思想是“未病先治”。这种未病先防、未病早治的认识,对今天的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年人要充分认识人的出生、生长、发育、衰老、年龄增长的自然规律,不要高估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低估日常调理和定期健康检查。虽然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我仍然像年轻时一样,以热情和冲动的态度应对日常工作。中年人的工作量往往挤占了他们锻炼身体和调整生活的时间,这是中年人健康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注意保健,是中年人预防疾病的首要措施。日常生活保健涉及范围广泛,如饮食调理、睡眠保健、体育锻炼、作息作息、养生保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