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控力,大家一定听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当一群孩子面对棉花糖的诱惑时,那些能够控制住自己忍耐不吃糖的孩子,长大后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学习成绩都更优秀。
心理学家们由此提出了“延迟满足”的概念:
当一个孩子面对诱惑时,如果能控制自己克服困难,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即时满足,那他长大后将更容易取得成功。
其实,自控力并不仅仅是一种延迟满足能力,它还包括你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欲望的控制能力。
一个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即使明白自律的重要性,也很难做到自律。
比如他会自己安排好学习计划,却没有一次能顺利完成;
向父母保证不乱发脾气,可遇到一点小事还是控制不住情绪;
或者每次犯了错误认真悔过,下次同样的事情却依然照做......
对于孩子来说,自控力就像在无形中控制他们的“秘密武器”。
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处处都在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6岁,是培养自控力的关键期
在网上看到一个搞笑小视频。
一个小男孩儿想买玩具,可是因为和妈妈约定一周只能买一次,他为了控制情绪去卫生间哭泣。
但让大家不可思议的是,男孩进去就哭,出来就好了,这收放自如的自控力,让大人都自愧不如。
想想自家的熊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满地打滚、撒泼耍赖的样子,大家是不是羡慕不已。
这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问,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控力?
脑神经科学认为,在我们的大脑中,前额叶皮层的发育和自控力息息相关。
这是因为在前额叶皮层有三个区域,分别控制着“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这三种力量,而自控力正是我们对这三种力量的驾驭。
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每个人前额叶皮层的发育不同, 他们的自控力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天生自控力强,有的人天生自控力差。
在综艺节目《爱上幼儿园》中,当四个只有3岁的小朋友面对一个火炬冰淇淋时,就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自控力。
节目中,虽然小朋友们被告知冰淇淋不能吃,但调皮的豪豪就像没听见一样,用手摸,用嘴舔,最后直接抱着冰淇淋边跑边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