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控期间,有个父母当「团长」的孩子通过一款「采购小能手-一键式接龙转excel小程序」,让团长们可以更高效地汇总群里的接龙数据。
这名小程序员很早就学过C++。他的最新目标是争取上线微信小程序,供用户正式使用。对于这些小程序员而言,具备普适性的应用价值或许是最大的褒赏。
这群年仅十来岁的小程序员也可以产生「破圈」效应。比如B站上有个人气很高的小学生UP主「Vita君」从8岁起,就开始在B站上传编程教学视频,短短两个月,就收获了5万粉丝。
对于他发的那些视频,有网友直言:不敢说Vita君的水平有多高,但他的讲解细致清晰,在许多地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曾有外界声音质疑「Vita君」被「揠苗助长」,他的爸爸淡定地告诉媒体,编程让「Vita君」有了超前的数学和逻辑思维,也培养了他的思考力。
这或许是因为编程在鼓励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的同时,又给了他们把想象变为现实的工具。正如教育学者郭初阳所言,好的教学是让学生关注真实的生活、展开真实的调查、结合自己思考从而有一个真实的应用。
之前有媒体报道,广东小学生戴书维,曾利用小升初的暑假,在别的同学们都去补课的时候,她闷在家里开发了一个小小体重秤的小程序,目标是帮助家人监控体重。
过程其实并不顺利,她运用了可视化软件,仍有一些问题自己难以解决,需要爸妈的指点,但这并没有让她感受到挫败,「遇到问题,我会像把它拆成模块,逐一安排,逐一解决。」
正如乔布斯生前所宣扬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学习编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学法律一样并不一定要为了做律师,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我把计算机科学看成是教育,每个人都应该花至少一年时间学习编程。」
03
敲代码,
有可能如铅笔写字一样简单吗?
每个人都学习一门编程语言,这当然只是乔布斯期待中的理想状态。
在兴起于美国的第一轮编程浪潮中,那些硅谷大佬少年时期的「神童」经历背后,其实多少都隐藏着你不知道的「门槛」。
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只说乔布斯10岁接触编程,但不会告诉过你,乔布斯家当年就住在硅谷附近,他的一些邻居就是惠普工程师。他12岁时就有跟惠普CEO电话交流和寻求研发帮助的机会。
扎克伯格10岁时拥有的那台昂贵电脑,也不是普通工薪阶层所能负担得起的礼物。至于马斯克,他的父亲同样在儿子的计算机启蒙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反观国内,最早接触代码的孩子中,很大一部分也与家庭背景有关,比如家庭成员里有程序员、老师或者科技从业者。像「Vita君」的父亲,是一名曾经参加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全栈程序员。他们对编程有天然的亲近感和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