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科学认识脑,认识脑发育,认识老师和学生脑活动的规律,以及老师的脑和孩子的脑怎样相互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脑,进而达到开发脑的目的。
在目前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在努力开发大脑,另一方面,在某些方面却可能无意识地损害了脑,比如过度强调机械学习而影响了学生创造力、情感和健康的促进。为此,理解学习活动的脑基础极其重要。
首先,人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之一,是它产生了自然界最复杂的智慧现象、精神现象、意识。
人类各种心理、认知功能——无论是学习、记忆、思维、情感,还是学生的意志活动,都有其相应的脑机制。
一旦脑出了问题,其心理认知功能都会出现严重问题。因此,保护脑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无论学生学语文、数学、外语还是学物理、化学,都要运用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和正常发挥作用都需要一定脑区和网络支撑。
要学习好,仅有这些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需要得到鼓励、奖励。学习动机、情感等也有其相应的脑基础。
当然,人类的学习是多个脑区共同参与、协同作用的结果,脑的结构和功能分工具有相对性,并非一个脑区只负责一个功能,也不是一种功能仅仅依赖一个脑区,而是多个脑区协同支撑多种功能。

人类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生气、悲哀、厌恶、悲伤等。对上百项情绪研究的元分析发现,不同的情绪具有不同的脑激活模式。
我们的眼睛会看到外部世界,外部世界通过眼睛和视神经活动到达大脑,这是我们真实看见的。
另一方面,在无法真实看见的情况下,脑也能反映和理解外部世界。外部真实世界通过眼睛进入脑可以形成记忆。
当然,人还可以想象。想象是从大脑已有记忆中提取素材后再进行加工,加工以后还可以再储存、再记忆。
想象的组合正是创造的源泉之一。想象和创造是人类很重要的能力,也有其相应的脑机制。
人类较之于动物还有高级、复杂的语言系统,包括听说读写。这是动物难以企及的脑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