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
双方激战一夜,宋军全军覆没,刘平和石元孙被俘。西夏也伤亡过重,适值天降大雪,元昊只好下令撤军。
三川口惨败的消息传回京城,仁宗震怒。他将范雍降官,改命范仲淹为延州知州。范仲淹到任后,加强延州各处防守力量,元昊见状,不再将延州作为重点攻击对象,而是频繁袭击其他驻防薄弱之地。

经略判官尹洙认为狄青是良将之材,于是将他推荐给范仲淹。
范仲淹召见狄青,得知他没有读过书,心中大为诧异。于是对狄青说:“将领不能熟知古今,则与匹夫之勇无异!我建议你精读《左氏春秋》,做个文武兼备的良臣!”
狄青顿首称是,从此留心学问。在范仲淹指点下,狄青开始从理论层面认识战争,其指挥作战的水平也更加精熟。
他的文化修养日益提高,当时在西北主军的范仲淹和韩琦都是文臣,他们称赞狄青“识度宏远,国之良器”,认定他日后必然成为一代名将。
有勇有谋
庆历元年二月,元昊故技重施,又派人到泾原路求和,暗中则聚兵准备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原)。
此计被西都经略安抚使韩琦侦知,急令环庆副都部署任福领一万八千镇戎军进讨西夏。
任福出军后,歼灭了西夏前锋部队,元昊佯败北退,任福紧追不舍,被引入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进入了元昊提前布置的包围。
宋军早已人困马乏,西夏军以逸待劳,双方从黎明战至深夜,镇戎军死伤惨重,仅副将朱观率千余残兵突围而出。元昊也怕宋朝援军赶来,于是连夜退兵而去。

好水川大败后,狄青在延州训练士卒,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军中都乐于效命,西夏的几次侵扰都被狄青的部队击败。
仁宗则下诏西北诸军固守城寨,不得轻言进攻。并分陕西为秦风,泾原,环庆,鄜延四路,任命韩琦,王沿,范仲淹,庞籍分任各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各路自保疆士。
庞籍遵照范仲淹“结寨自固,徐图进攻”的战略,派狄青于金明寨西北的桥子谷筑招安寨等城寨,借此遏制西夏对鄜延方向的进攻。
狄青出色完成了任务,并多次击退西夏的进犯,得到庞籍的赏识。
庆历二年九月,元昊进犯泾原路,泾原路副都部署葛怀敏命诸军分四路向定川寨进发,结果陷入包围。
葛怀敏战死,所率万人投降,定川寨内二万宋军不敢出战,纷纷结寨自守,史称“定川寨大败”。
在这种将领无能,士卒畏战的情况下,“铜面天使”狄青就愈发显得与众不同,他被调往泾原路抵御西夏。

狄青到任后,密令军中将士,与西夏人交战时,听到一声金鼓便停止前进,二声金鼓则假装畏惧撤退,及至三声鼓响,则拼死反扑,士卒都牢记狄青的命令。
某次,西夏军前来进犯,宋军出战,军中传来一声金鼓,众将士都停止前进,随后又传来二声金鼓,宋军纷纷后退。
西夏将领见了都大笑道:“狄天使浪得虚名,谁说他勇猛无敌!”于是拼命地冲杀而来。
三声金鼓响,狄青戴着面具引宋军如排山倒海一般拼死撞过来,西夏军阵脚大乱,很快便溃退,自相践踏而死者无数。
狄青追击数里,见地势险要,便鸣金收军。部将们要求追击,狄青道:“奔命之际,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贪也。”
当时,西北的“万胜军”常被西夏人打得丢盔弃甲,而狄青训练的“虎翼军”则勇猛无比。
某次,狄青侦知前方有一股西夏军队,于是命军中高悬“万胜”旗帜。
西夏军见状,蜂蛹冲杀而来。及至两军交战,狄青才命人挂起“虎翼”军旗,敌军顿时惊慌失措,被杀得全军覆没。

庆历二年十月,仁宗便派使臣将狄青的画像送到京城,并对着画像欢喜道:“狄青真乃朕之关,张也!”随后下诏升任狄青为秦州刺史兼泾原部署。
谨慎保全
庆历三年正月,西夏因穷兵黩武,导致民怨沸腾。于是元昊与宋朝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和谈过程,西北逐渐恢复平静。
抵御西夏的四年中,狄青参与大小战斗二十五次,身上中箭八处。他凭着一腔热血,受到了仁宗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