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在微信里看到他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产品也从拔丝蛋糕换到魔轮堡再到板栗饼再到香酥小麻花。。。。
产品虽不同但打法却一模一样
B的这种粗暴模式其实并不是他个人在单独操作,他背后有一个大家族一起联动,多方寻找、试错一人成功便打造爆款遍地开花。
第三:卤菜鸭脖
最后一个案例用来讲我自己,至于怎么进入卤菜这个行业我不在多做累述,前面回复过一个类似的帖子讲的比较清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我去看看。
卤菜不是我的第一次创业,在这之前我自己做过几个行业有做失败的也有小赚一笔的,所以自我感觉对市场的把控以及行业痛点的分析还是比较准的,执行力也还不错。因为自己平时酷爱吃卤菜,所以对绝味、周黑鸭、廖记、紫燕等品牌不管是从味道还是模式上也都颇有研究,想要做好自己的店,不仅从味道上要与之区分开,模式以及定位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做就一定要做到差异化经营,传统卤菜店给人的不好的印象我们都要摒弃掉。
我的第一个店只有15平米,加上我总共3个员工。店面确实是小,但好在位置不错人流也大消费也跟得上,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能做好的。
因为店面比较小,没办法所有的准备工作我们都只能在门口的人行道上进行,切素菜、洗荤菜、处理毛发等一整套流程下来经常会吸引一堆过路的行人。也是因为店面小放不下保鲜展示柜,没办法我们只能每天少做一点当天做当天卖完,确保每天不留剩货。也是因为放不下保鲜展示柜我们索性起锅后直接把菜品放在簸箕里供客人零距离挑选。后来也是因为上午卖的不多,我们便把出锅时间改在了下午。慢慢的我们特色便显露了出来。现做现卖、无剩货不过夜、下午出锅。以往的劣势似乎全部变成了优势。快哉快哉!
因为准备工作做得比较足,开业活动也做得还不错,第一天准备的东西早早的就卖完了,可能是运气比较好,亦或是味道确实得到了认可,很快我们的日营业额就从1500到2000、2000到2500、2500到3000甚至后面时常也能达到4000。这个15平米的店最高一年卖过130多万,当时的纯利润能达到45-50%。
今年由于非洲猪瘟和中美贸易站纯利有所影响,但我们这个行业还能受得了!
(去年开的一个店铺到11月份8个月的时间里,微信收款2.3万笔,没有加上支付宝和现金)
不到10平米的店铺2月年后休息10天,4月市容改造换店招修盲道15天左右,不加支付宝不加现金这几年走了很多地方,开了比较多的店(由于手机换过一次包邮区的足迹没有显示出来)
举了三个例子三个行业,其实每个行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行业,相比大多数从业者这三个案例算是比较成功的,朋友A、B以及我之所以能取得暂时的成功,有运气的成分,也有时机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我觉得还是做到了另辟蹊径、差异化经营。现在这个时候竞争这么激烈,你不能想他人之所不能想做他人而所不能做怎么可能脱颖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