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退居二线,还有三年退休,为何不愿来单位上班,他是什么心态?

后来,空降来的新领导发火了,这些老同志拿着这么多的薪酬,回家了,不干活,不像话!让他们回来上班。他们的办公室早已经腾退了,只能安排在一间大办公室。结果呢,新任的领导可能都是他们的副职甚至是下属,怎么好意思给他们安排工作?就算想发挥他们的作用,怎么能够指挥得动他们呢?他们在大办公室里扎堆,天天就是开牢骚大会。慢慢的,这个规定就没人执行了,单位领导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任由他们回家玩去了。
【一】领导人员到龄退职、改任二线职务,这是体系内的一项政策,普遍得到执行。
实行中高层管理人员退出实职、改任虚职机制的,不仅仅是公务、事业体系,在央企、国企体系内,也是严格执行的。地市、厅、局和相当职务的人员,正职60周岁退休,一般没有退二线的机制,副职58岁退二线。县、处和相当职务的人员,正职55岁或延长到57岁退二线,副职55岁退二线。乡镇、科和相当职务的人员,正职55周岁退二线,副职可能52岁就改任虚职了。
有人看不懂了,会有两个疑问:一是50岁到60岁,孩子大了,家庭负担轻了,身体硬朗,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期,怎么就让他们退出历史舞台了呢?二是为什么只让中层人员退二线,不让普通职员退二线呢?
其实,这个机制的实行,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在中层管理岗位上的各级领导人员,很多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那个年代能上个中专就不错了,有些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当年的老中专生。这一批人,现在正好50岁到60岁之间,形成了“年龄盖层”(也叫年龄钙层),压住了八零后、八五后的年轻人员。所以,体系内一般在“量化”性推进“年轻化”,简单点说,就是要求单位必须提拔年轻干部,甚至规定必须提拔40岁以下的正职、35岁以下的副职,必须是重点本科学历,出发点是改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让队伍充满年轻活力。
那么,现在五六十岁的中高层人员,都是做出历史贡献的,人家又没有犯错误,凭什么让他们让出职位,腾退办公室?让他们退二线,本身已经牺牲了他们的利益。他们退出实职,也是出让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单位一般都实行了“安抚”政策,退二线可享受80%的待遇甚至是100%的待遇。否则,没有优惠条件,这个群体是有强烈意见的。

【二】为什么退二线的领导不愿意来上班了?
一是缺乏独立的空间。其实,有些退二线的领导回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做,还是愿意来上班的。如果保留他的独立办公室,他还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报纸的。很多单位都有免费的食堂,他们还可以吃完饭,再溜达回家,省得自己做饭了。单位有什么福利,他们都知道,也不会错过。但是,有些单位办公室资源紧张,就会让退二线的领导腾退独立办公室,安排在调研员活动室里,一般情况下,他们无法接受这种落差,基本上就没人再来上班了。
二是保持自知之明。领导人员退二线,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组织行为。单位都会找他们谈心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愉快”地交出实职。单位跟他们谈话,很认真地给他们提出了要求,不要干涉新任领导的工作,不要议论新任领导的工作思路,不要习惯性地安排工作,打乱部门的工作运行。其实,也就是让他们“回家”吧,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他们都是领导人员,能不明白吗?
三是有利于单位开展工作。假设你天天来办公室上班,给单位会造成很大麻烦。开会,不叫你,你有情绪。叫你吧,你坐在哪里?你坐在台上,新领导不好讲话;你坐在台下,心里又不舒服。给你安排工作,你不愿意出力;不给你安排工作,你可能会觉得别人轻视你。让你发言,你又不了解情况;不让你发言,你又抱怨别人不给你发言的权力。你来上班,就是一个“麻烦”,你不来上班,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三】如何发挥退二线群体的作用呢?
让五十多岁的领导退二线回家玩,其实,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他们身体硬朗,精力充沛,经验丰富,阅历深厚,要专业有专业,要能力有能力,不让他们发挥余热,对单位也是一种损失。所以,很多单位都在探索“退二线人员”的管理办法,有一些做法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