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只有五百洋兵守,十万义和团为何打不倒?
在我的分析中,主要是清军放水。表面上是要和八势联军决一死战,背后却不敢真的和八势决裂。最后的结果是义和团成了牺牲品!
1898年维新后,光绪皇帝入狱,外国使节要光绪赔钱,惹得慈禧太后气愤!于是,慈禧太后一怒之下向八国宣战。
此时义和团逼近京津腹地,慈禧和一众主张向八国宣战的大臣心想,何不来一场刀杀人的好戏?义和团也天真地认为清军会帮他们灭洋,于是把反清灭洋的口号改为拥清灭洋。
于是,在互相利用的打算下,双方只用了500名洋兵,联手攻打东交民巷。结果,十万余人的义和团加上数万清军激战了65天,只杀敌43人,伤152人。但义和团死伤无数!
当时驻扎在东交民巷的外军只有500人,武装只有三挺机枪和四门大炮。而与义和团合作的主要是从甘肃调来的武威中军。可以说,他们都是精英。他们手里拿着德国最先进的大炮。原来是这样,想了想,知道肯定是清军放水了。
清军放水的始作俑者是慈禧。她事后说,当年她向八国宣战时,气得头晕眼花。事后想想,做事应该有余地吧。大清也完了!
令人悲痛,数以万计的义和团士兵成为这场闹剧的牺牲品!!


世界上唯一向所有西方列强宣战的国家就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万国宣战”的决定。
慈禧太后是多年的老政客,为何做出如此轻率的决定?这与变法失败后外国人拥护光绪皇帝反对慈禧有关。
起初慈禧不会这么冲动,毕竟枪不如人,军队素质也差,但看到义和团的“魔护身”和“刀枪不入”后,她开始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有这样勇猛有正义感的人,一定会消灭异族,保护我们的国家。”
1900年前后,民间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针对帝国主义,迅速在中国北方声势浩大,用暴力手段打击洋教侵略势力。
曾经的传教士西方人被义和团俘虏后,经常被羞辱、折磨甚至处死。他们寄回国的信件惊动了欧洲人,中国人被他们想象成一个残暴嗜血的民族。
即使在义和团运动之后结束了,西方国家还在诋毁中国人,甚至还产生了“傅满洲”这样的文学人物,这个虚拟人物连续100年被称为“最邪恶的中国人”。
回到慈禧太后“万国宣战”的场景。义和团开始进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东交民巷使馆区吓坏了。来自各国的使馆工作人员约500人,维权者约500人,难民基督徒约400人。武器只有枪,没有大炮。
进攻方拥有碾压性优势。清军的主力是枪支齐全的甘军。义和团在使馆区周围有10万多人。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么多人就是进不去……
清军拥有德国最先进的克虏伯大炮。几发炮弹就把使馆区砸个大坑在情理之中,可是大炮又怎么可能命中目标。清军的洋枪不管用,只听到阵阵枪声,却没有一个洋兵倒下。
每天的重头戏是义和团冲锋。他们穿着红色的衣服和红色的裤子。烧完香就冲进巷子里喊着口号……撤退。
更奇怪的是,在打仗的间隙,慈禧太后还派人把西瓜、蔬菜、面粉、鸡蛋、肉等送到东交民巷,生怕里面的人饿死。
最积极杀洋的义和团感到非常沮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杀掉北京的“二毛子”上。他们还认为,普通人的“不洁”会使神通失效。北京义和团下令严打“家家烟囱贴红纸,粪桶倒扣,纸花顶上”。
结果丝毫没有改变,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清军打不到要害,义和团的冲锋总是被击退……65天后,义和团伤亡惨重,只有43名外国士兵阵亡,152人受伤。
为什么10万余义和团没能拿下500洋兵守卫的东交民巷?答案在慈禧身上,后来慈禧说:“……因为洋人欺负得太厉害,我不禁有点生气……怒气一过,就转身到处留余地。如果真是的,他们要闹就闹,有什么理由拿不倒大使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