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跟小说中的情节不同,宋江虽然在梁山泊举起反旗,却并没有在这里扎根,而是在击溃朝廷的征讨军后便离开此地,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流动作战,跟朝廷打起了游击。由于宋朝承平日久,内地军队久不习战,所以尽管宋江所部人数并不多,但每到一地却能将守军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河朔(黄河下游)、京东(开封以东)一带的宋军望风披靡,但闻宋江大名便落荒而走,显得异常狼狈。
宋江义军到底有多能打,在史书当中有明确的记载。据《宋史·张叔夜传》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而据《东都事略》记载,当时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徽宗上奏:“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一个骨干只有三十六人的团伙,横行十个地级市,竟然让官军束手无策,拽不拽?
然而长期流动性作战也有其弊端,其中最明显便是后勤保障不足,如果不能在当地劫掠到财物和兵源,那么等待宋江义军的,只有日渐损耗后的归于失败。果不其然,就在两年后(1121年)宋江乘船进攻海州时,中了知州张叔夜的埋伏,进攻时损失惨重,后退时又被截断归路,眼瞅着就要全军覆没。就在走投无路之际,宋江向张叔夜竖起白旗,请求率残众投降,并得到后者的同意。
(宋江)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见《宋史·张叔夜传》。
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后,就此进入官军的系列,并被派往各地征伐攻讨,但至于是否参加过平定方腊、北伐辽国等系列战役,至今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的论断,甚至连宋江最终的结局都是个未解之谜。
不过,宋江及多数骨干虽然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但有一人却在若干年后重新出现在正史当中,并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此人便是在关中僭号称帝的史斌,也即“九纹龙”史进的历史原型(“建炎元年秋七月,贼史斌据兴州,僭号称帝。斌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史斌在两宋交替之际的建炎元年(1127年)起兵,一度占据汉中,并向四川、西安进兵,在与官军鏖战多时后,才被名将吴玠勉强击败,最终落得个被凌迟处死的结局。这也是史书中关于宋江余部活动的唯一记载,此后便再无相关事迹流传于世。
史料来源:《宋史》、《东京事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
宋江上梁山的原因,在所有的水浒英雄当中一般的都是出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被逼上梁山,被迫的走上了与朝廷统治背驰的一条路,作为水浒英雄中的一员,宋江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放弃自己的官职背上草寇这个称呼,那么宋江被迫上梁上的原因会是什么呢?
宋江去梁上的真实原因
宋江因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宋江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及一百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做了副头领。
宋江的生平简介
宋江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宋江在历史上也实有其人,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英雄赢得了人们的传颂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