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一个人在国营饭店大吃一顿,需要多少钱?
题主太年轻,没有经过那一阶段,根本不知道里面的一些细节,我告诉你,70年代,手里光有钱是吃不上饭的,必须还要有粮票才行。
另外一个,70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饮食服务行业,不允许个体经营,所有的饭馆,招待所,都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一个人民公社的供销合作社,只有一个食堂。
一个县级,只有商业局下属的一个饮食服务公司,才有几个饭店。另外有一个招待所。
在这些食堂就餐,想大吃一顿是不可能的,吃饱吃好是可以滴,有钱人可以多掏几毛钱买一个有肉和肉多一些的菜,没钱人可以用一毛钱或五分钱买一个素烩菜。
馒头一般二两粮票二分钱一个,烧饼也是一样,包子,面条等都需要粮票才可以买到。
当时的人们没有大吃大喝这个概念,只是吃饱肚子。一些农村人要外出,但没有粮票,吃不上饭怎么办?
一,以物换票,就是拿一些家里的口粮,到人民公社的粮食经营管理所,兑换一些粮票。
再就是农村人用自己家的布票和吃商品粮的城市人兑换粮票,一市尺布票可兑换一市斤粮票。
二,在市场(黑市)用人民币买一些粮票,一般两毛至三毛钱一斤。
这样农村人外出办事就不至于挨饿受饥。
当时的所有饮食经营场所,根本就没有餐桌浪费这种现象和理念,所有人都是吃多少买多少,绝对不会剩下扔掉。
因为那时候的人们秉承的是一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一年的浪费的粮食,足够当时一年全国人民食用的粮食(食品),现在的浪费是惊人的,有些浪费真是触目惊心!

1976年6月,我们小哥仨去城里办事,中午来到了大栅栏里的煤市街!
一个哥们突然说,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海参!
我说那还不好办,咱们今天就尝尝呗!
因此我们三个走进一家饭馆,要了三个菜其中就有葱爆海参(另外两个菜忘了菜名和价格)记得当时葱爆海参的价格是1.7元一个。加上米饭,啤酒,我们三个人一顿饭一共花了5.1元!!
七十年代,城里饭馆一般的炒菜大概五六毛钱。一个人一顿饭大概用不了一块钱(一个炒菜+米饭+啤酒)。如果一个人想大吃一顿的话,一两块钱就可以吃得很好!
要知道,那个年代,一般人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四十来块。一个人在单位食堂,十多元就够吃一个月了!!
如果吃饺子,包子,六七毛钱就能拿下!
如果想节省一些,那就吃炒饼或炒疙瘩!
炒饼或炒疙瘩一般五毛钱一斤,买半斤疙瘩,吃完再跟服务员要一碗面汤,吃的比较舒服!
那时去城里吃饭,如果想喝啤酒的话,就要早点去!
因为那个年代的啤酒不像现在这么充足。如果去晚了,啤酒就卖完了!没有啤酒,饭馆会提供冰镇葡萄酒(或佐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