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为什么不自己去荒郊野外开垦一块荒地自给自足,而要给地主打工?
王泽润给李调元算了一笔账,虽然现在他要和这个举人老爷5:5分账,但是他可以永远租种三十几亩地了,而且分成比例是永远不变,两家人也立了字据的。
虽然分走50%看似很多,但是从此他不用再承担地方衙门的乱摊派和加征了,就连这三十几亩地的田赋也是举人老爷去缴,他只管和举人老爷5:5分账就可以了。
他现在挣得比他当小地主时多多了,而且还存了一些钱,下半年准备找这个举人老爷,再花点钱多承包二十亩地。
说到这里,大家知道为什么王朝中后期很多人宁愿做佃户了吧。
在影视剧中以及史书中,我们都能看到古代穷人的不幸和贫苦,相信很多现代人都有个疑问,古代穷人为什么不自己去荒郊野外开垦一块荒地自给自足,干嘛非要给地主打工,自己受剥削,还吃不饱饭呢?
曾经的我也这么想过,可是仔细分析后,发现古代穷人自己开荒的这种想法不可能实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开荒需要得到官府批准
虽然一大块荒地摆在那里,不论你开不开,都在那里,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荒地,但不代表官府允许去开垦。
一般只有战乱饥荒或者民生凋零的年代,政府会动员穷人们开垦荒地,可是到了社会稳定的时候,就会出现土地兼并,穷人手中的土地也会丢失,变成给地主打工的,因此在没有得到官府的批准前,穷人们是不敢去开荒的,否则会面临牢狱之灾。
第二:可开垦的荒地并不多
我们想象中的古代可能荒地很多,确实荒地不少,然而在古代,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也没有灌溉的器械,也没有拖拉机,收割机等,穷人没有自己的劳动器材,依靠双手去开荒显然做不到。
况且古代的耕地一般都是临近水源,方便灌溉,一般都是集体挖井或者修建沟渠来保证对谷物的浇灌,因此靠近水源的耕地基本已经被开发完,剩下的没有开荒的荒地大部分都是和水源很远的地方,没办法种植谷物,穷人们可开垦的荒地自然不多了。
第三:穷人没有保护土地的资本
一片荒地看着不错,即使穷人们把它开垦出来,可是那也不意味着这块地就属于开垦土地的穷人了,在封建社会,一些地主大部分都是拥有大量财富的粮商、盐商、丝绸商,甚至一些黑帮帮主都是大地主,有财力和势力。
因此一些乡绅恶霸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穷人自己开垦土地的,那样子就没人给他们打工了,因此地主和恶绅们肯定百般阻挠,甚至横加破坏,与其这样到头来一场空,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去费力气去开荒。
第四:开荒了不一定就有粮食吃
开荒虽然意味着有粮食吃,可是在古代却是很遥远的概念,因为古代种地是靠天吃饭,不下雨可能就旱死,下雨天就涝死,倒霉的时候还会遇到蝗虫,天灾人祸随时会毁掉辛苦开荒劳作一年的收成。
除此之外,穷人自己开荒还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如果赋税很重,再加上那年天灾,反而成了农民最大的负担,因此穷人们都是保守派,不愿意如此冒险,还不如给地主耕种,混个饭吃。
综上所述,古代穷人即使想自己开荒也因为客观条件导致实现不了,因此只能注定给地主打工,受地主使唤和剥削,穷苦一生。
在我国历史之中,历朝历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贫富差距很大,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古代的穷人大多数是从事农耕的底层民众,不仅靠天吃饭还要被一些地主剥削。
我们有时候在叹惜古代穷人被地主剥削的时候,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穷人不自己去荒郊野外开坑一块荒地自给自足呢,还要给租地主的地呢?
劳动力不足让他们无法开荒
虽然我国农耕的历史长达几千年之久,但是古人的农耕工具比较单一,并没有现在的挖掘机什么的高科技农耕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