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首先,按照农村习惯,我们是秀秀姑娘家人,老话说“娘亲舅大”,我们是这次寿宴最重要的客人,理应等我们到了以后才能开席,那怕是我们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赶到,等也要等我们到了才行。
其次,他们不等我们到就提前开席,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不尊重秀秀娘家人,当然也间接的说明秀秀姑在婆家不被尊重。
既然他们不尊重我们在先,那我们不去参加寿宴理亏的是他们,不在于我们。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还去参加寿宴,那就是自取其辱,另外也说明我们不懂规矩,所以碰到这种情况,这种宴席是不能吃的。
当然,如果是自己没有及时赶到,主办宴席方又推迟了开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去,去了还要主动自罚酒三杯以示歉意。
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自恃是舅家人,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没赶上开席时间,也都要去参加宴席,甚至大闹宴席的也有,但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不但难为了对方也贬低了自己,最起码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没素质的人。
高叔说到这里,我们的包子也吃完了,高叔便起身对我说,走吧,我们边走边说。
在路上高叔跟我说,除了“上了菜的宴席”这种饭不能随便吃之外,还有一种酒也是不能随便喝的。
我好奇的问,酒虽然也分三六九等,但只是口感和酒的后劲不同而已,如果在宴席上还挑剔别人的酒,岂不是显得自己不近人情?
高叔说不是这个意思,参加宴席当然要客随主便,但我要告诉你的不是指哪种酒,而是指“下了桌的酒”,也就是说大家的酒己经喝到尽兴,然后把酒撤下来开始吃饭。象这种己经开过封的酒,主人再拿出来给客人喝,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这个酒也是不能喝的。
至于为什么,高叔没有细说,只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一般情况下家里的残汤剩饭是怎么处理的?
我说是用来喂猪或鸡鸭。这就对了吗,高叔接着说,喝剩的酒虽然不能用来喂猪喂鸡鸭,但是如果用喝剩的酒,在重要场所拿出来招待客人,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如果碰到这样的酒就不要喝。
当然,这种酒只是在重要场所不能喝,如果私下里是两个要好的人一起喝酒,就不需要太多的讲究。
首先,能私交甚好,来身就说明双方能互相尊重,不存在看不看得起的问题。
其次,说不定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因为有时候,喜欢喝酒的人爱收藏好酒,而这种至爱的好酒是不随便拿出来喝的,只有碰到要好的人才会拿出来,并且是浅尝辄止。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农村俗语更是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哲理性内容,它涵盖了生活中方方面面,是人类数千年智慧的结晶。
“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习俗,但现在很多人都把它抛之脑后了,我觉得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践踏。
虽然这句老话在今天看来有点过时,但我认为它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个是告诉我们如何尊重他人;二个是教会我们如何自尊。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各种行为都有规范,其中“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就是一种宴席文化规矩,民间称“两不吃”。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有道理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问题。
1、上了菜的宴席
上了菜的宴席,说的是啥意思?我想就是说宴席上,人已坐好了,已经上了菜,要开席了,如果这时你出现了,看到这种情景,就不要上席了,赶紧走开。
有人感到奇怪,难道上菜开席了,就不上席吃了?我想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主家根本没考虑你,没看重你,你来不来无所谓的,没把你当回事,照样开席;这席还是不吃为好。二是主家把你给忘记了,也说明沒重视你,还是有自知之明,走开为好。三是你来晚了,其他客人都齐了,不等你了。这时你来了,要知趣赶紧离开,人家都坐好了,就不能再吃了。
还有一种情况,别人家请你吃饭,你到时,桌子已上满了菜,其实这种情况放在今天是很正常的,人家上好了菜等你入席,也没啥不妥。但在过去,讲究宴席礼仪,这可能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