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被绑在五匹战马之上撕成碎块。白起被迫以剑割颈血流满地。同样是大秦的肱骨之臣,张仪却得以善终,这都是因为他有一件秘密武器。
商鞅被杀于公元前338年,他获得秦孝公的支持,实行变法,强大秦国,却被秦惠文王斩杀。
张仪病死于公元前309年,他曾经得宠于秦惠文王,游说六国,后失宠于秦武王。
白起自刎于公元前257年,他是一代战神,平定四方,后被秦昭王赐死。
商鞅搞政治、白起擅军事、张仪跑外交,各司其职。虽不是同朝为官,却有很多共同点。
一、商鞅、白起、张仪都为秦国做出杰出贡献
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国力弱小,穷困潦倒。
因为地处西北,远离中原地区,民众保留着很多少数民族的野蛮习俗。
当时,其他诸侯国都很瞧不起秦国,不愿意与秦国交往。
秦孝公深感耻辱,翻开老祖宗的家谱,四百多年前,秦国也曾经有过高光时刻。秦穆公时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
短暂的巅峰期过去后,秦国进入了跌势,这一跌就是几百年,直到秦孝公继位。
21岁的秦孝公年少气盛,愤而发出呼声: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他发出《求贤令》,在江湖上招聘能人异士。许诺谁能帮助秦国强大起来,就会封官加爵,列土封侯。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资治通鉴》
商鞅听说此事后,怀揣着自己要位及人臣的远大理想,从魏国到了秦国。
经过与秦孝公的三次论道,商鞅成功地摸清了秦孝公的真正想法,也取得了秦孝公的信任。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确定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之道: 要想国家富强,就得集中所有力量,按照君王的意志行动。抛弃仁义,以利益为导向,用严苛的“法”来约束人民的行为,通过法令确立一个完整的治国体系。
说人话就是:全国人民都得按照秦孝公的指令行事,一门心思强国强军,不听话的,就用严酷的“法”惩罚你。
要说商鞅真是个厉害的人物,有谋略,能忽悠,而且特别有执行力。
为了让自己的新法迅速推行下去,在贵族中,商鞅与守旧派进行了一番精彩的辩论,最后大获全胜。
商鞅请秦孝公下令,将辩论内容整理出来,四处宣扬,进行舆论造势。
可是老百姓愚笨啊,识字的都没几个,他们哪里懂得辩论,商鞅的精妙言论宛若对牛弹琴。
于是,商鞅耍了个“简单直接粗暴”的把戏----“徙木为信”。
南城门,大锣一敲,爱看热闹的百姓围拢了过来,只见空地上立着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商鞅指着木头说: “谁能把它搬到北门,我就给他十金!”
“十金!”有人惊呼起来, “骗人吧?搬根木头十金!?当谁是傻子不成?”
商鞅环顾四周,又吐出惊人话语: “五十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跳了出来: “我去!我去!”
此人一路小跑将木头送到了北城门,返回的时候,商鞅将五十金递给了他。
“徙木为信”这种稀奇的事,立即传扬到秦国的各个角落。
人人都知道,官府说话是算数的,听话就有好处。
造势完成后,商鞅就开始围绕“富国强兵”的目标进行变法。
要达到目标,就得提高百姓们干活和打仗的积极性。
赏:
1】废除爵位世袭制,设立军功爵制。凡是立了军功,无论是什么出身、门第、阶层,都可以封官加爵。下层百姓有了上升的通道,人人奋勇杀敌。
2】废除了井田制,鼓励开垦荒地,对产粮和织布多的农户,可免除本人的劳役和赋税,人人努力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