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民”即用残酷的刑罚奴化百姓,让他们心存畏惧,不敢反抗。
“贫民”即在各种资源上对百姓进行严格的管制,让百姓长期处于半饥半饿的状态,为了活着竭尽全力。
在这些措施下,百姓就像牛马一样,只能拼命种地、织布、杀敌,才能够活下去。
随着国力的增强,政府对百姓的管控也越来越严苛。不仅是普通民众,就是贵族阶层,都诚惶诚恐,生怕违反了新法,受到重罚。
除了秦孝公,人人自危。
即使是太子秦惠文王犯了错,商鞅也一样铁面无私。
没有办法直接处罚秦惠文王,就让秦惠文王的两个老师代为受过,一个削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虽然值得称颂,可是刑罚过于严重,秦惠文王的面子都丢光了,不免在心中深深厌恶商鞅。
秦惠文王继位后,惊讶地发现,商鞅功高震主,已经掌控了秦国的权力机构。
他被封为列侯,封号商君,并领商於之地十五城为食邑,可谓是权势滔天。
甚至因为刑罚严苛,人人都怕违反法律,所以秦国人只知道商鞅的法令,而不知道国君有什么指示。
秦惠文王登基时只有19岁,他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够巩固自己的权力。
商鞅的保护伞秦孝公去世后,被触犯利益的权贵们联合起来告发商鞅谋逆。
杀掉商鞅,既能除去政权稳定的隐患,又能获得朝臣和百姓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2】白起太过执拗,挑战了君权
战神白起是技术型人才,也是军事天才。可是情商有欠缺,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
秦昭王启用白起,是利用他来征伐各国,在逐鹿中原中占据上风。
白起再骁勇,也不过是秦昭王手中的一枚棋子。
棋子的一举一动都是下棋人在操纵,当棋子不听话的时候,就没有保留价值。
如何征伐各国,如何逐鹿中原,应该是秦昭王说了算,白起不过是依据指令行动而已。
可是白起却没有搞清楚这一点,他把自己当作了下棋人。
长平一战,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赵国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白起趁势要求再接再厉,直接打到邯郸,将赵国一举消灭。
这一建议,遭到了丞相范雎的反对,他以秦军疲累,应该休整为由,向秦昭王建议和谈,跟赵国要钱要地。
实际上,范雎之所以提出意见,完全是他的私心作祟。他担心白起灭掉赵国后,功劳太大,将会取代自己相国的位置。
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提议,白起一口气堵在心中,久久不能释怀。
没想到的是,盟书刚刚签完不久,赵国反悔了,答应割给秦国的城池也不割了,还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抗秦。
于是,秦昭王令白起为将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白起却拒绝了,他说: “现在已经不是进攻赵国的好时机了,我军远征别人国都,如果诸侯国援救赵国,我军将会损失很大。”
眼看白起不愿意带兵出征,秦昭王只好任命其他人为将,围攻邯郸,却久攻不下。
果然如白起所料,楚国和魏国援助赵国,发兵攻打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得知这一状况后,白起说: “秦王不听我的话,怎么样?结果看到了吧?”
秦昭王听到这样的话,大怒,强令白起带兵出征。白起却以生病为由,拒不出兵。
战事紧急,秦昭王只好派范雎亲自登门请白起出兵,白起依然认为这是必败之战,不肯听令。
秦昭王尊严扫地,一怒之下赐剑给白起,命其自刎。
白起自刎前,仰天长叹: “我怎会落得如此下场?难道是我坑杀赵国45万人,受到了报应吗?”
在君权至上的年代,白起的行为无疑挑战了秦昭王的权威,这是比打败仗还让秦昭王无法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