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随身携带盘缠,为何山贼不抢劫他们?
名次低的,就只能熬了。
当然,即便是三甲出身,混一辈子,也能熬个三四品再退休。
这就是进士与举人的不同。虽然大家都是正途出身,但天花板不一样。

回到这个问题来说。
明清两朝,进京赶考的人,都是举人。只有举人才有资格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秀才可没这资格。
而前面也说了,举人在地方上是可以担任七品县令的。属于标准士人阶级。
搁今天,就是县处级干部。朝廷怎么可能不保护进京赶考的举人呢?
按照清朝的规矩,举人进京赶考,朝廷都会按路程的远近,发放路费补贴。
像山东、山西等靠近京城的省份,朝廷会发五至十两的路补。
像云南、贵州、广东等偏远省份,朝廷会发二三十两的路补。
别小瞧这笔路费,据《红楼梦》记载,清朝中期二十两银子,差不多是中产之家几口人一年的收入了。
这笔路费,直接找当地布政使领取。举人领取银子的同时,还可以找衙门领取“火牌”。
举人凭借这种火牌,可以在沿路任何一个驿站领取马车一驾。马车上会插一面写着“礼部会试”或“奉旨会试”的黄旗。
这种马车,在当时叫“公车”。

举人坐着“公车”,沿途一路都有特权。比如沿途的商旅马车要主动避让。还比如可以免于被沿途的关卡守卫搜查。
值得一提的是。
正因为举人坐公车有种种特权,所以古代有不少举人会趁机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比如光绪二十九年会试,云南新平一叫马太元的举人就坐公车走私鸦片。沿途官兵因为不能搜查,他就走一路卖一路。最后他有没有高中进士,不得而知。但这一路下来可没少赚。据他自己的记载“至辰州,登岸售鸦片二百,每百价三十五两,抵常德又售鸦片二百五十两,价每百三十三两”。
这一路下来,可发了大财。
想想看,举人赶考有朝廷做背书。一般的土匪哪敢抢劫?
土匪是没长眼睛,看不到举人公车上代表皇权的黄色旗?
还是嫌命长,不怕被官府追剿?

当然,在偏僻人稀之地,土匪抢劫赶考举子的事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但这种事情真的很少发生。
抢劫嘛,混口饭吃,犯不着为了几十两银子得罪朝廷,把命也搭进去。
举人不能抢,抢劫参加乡试的秀才,又不怎么划算。
穷秀才能有多少银子?
收益少,风险还大。与其如此,真不如抢劫商队来的划算。
山贼抢劫赶考考生,简直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
相反,山贼会说:”都是大哥,得好吃好喝好好招待!

你可知道?山贼抢劫赶考考生的技术难度究竟有多大?
比起当年晁盖智取生辰纲,抢劫赶考考生,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其实对于进京赶考的考生来说,山贼还真的是小意思,往往比较致命的,都是那些一般人压根不会注意的潜在危险。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进京赶考考生,都不会遭到山贼抢劫,也有那不长眼的山贼,非要铤而走险,丝毫没有武德道义可言。

明朝嘉靖年间,江苏徐州有一名举人,名叫徐四,自幼饱读诗书,可谓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小小年纪,就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了,自然也准备在科举考试中,大展身手,来检验一下自己的真材实学,毕竟科举考试,才是全国公认的。
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考试选拔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光绪31年,足足有1000多年历史。
明朝是我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期,当时来讲,科学考试共分为4级: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是最基础的,也叫童生试,院试合格,就成为咱们常说的秀才,相当于咱今天的小学毕业了。就可以到府、州、县去学习对应的知识,成绩好的,官府还会直接提供生活补助。
乡试,三年一次,8月份在省城举行,皇帝委派主考官,榜上有名的,就可以称之为举人了,乡试第1名叫解元,第2名到第10名都称为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