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排便次数来说,人与人之间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普遍认为,只要粪便不是太松软或是太坚硬,且身体没有其他不舒服,从每天排便三次到每周3次都属于正常范围。不过原则是应该保证自己的平时排便时规律的,比如一天一次或者一天两次, 又或者两天一次都是正常的。

超过这个范围之外的排便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超过3天没有便意,而且有排便费力、大便干结等情况,就很可能是便秘了。又或者一天三次以上的排便,而且大便偏稀不成形可能就是拉肚子了。由此就可以展开来说一说了:
1.便秘或者排便次数少
很多人都在追求每天一次排便,觉得一天没有排便就是便秘了或者大便不正常了。不过实际上便秘通常被认为是排便困难这个因素更重要,特别是那种想要拉但是又拉不出来的感觉,至于排便次数一般每周不足3次为界限,这是因为如果你三天不排便,那么排便可能会相对比较困难,大便可能在你的直肠变得比较干燥、比较硬。

所以才会有人强调要一天一次排便更加健康,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根本就办不到,只要你有固定的排便习惯,而且没有排便困难的情况,那么就不要被“一天一次排便”的说法困扰。至于其它关于便秘的改善方法就不过多赘述了,无碍乎就是多吃膳食纤维高的食物让大便增多,多喝水让便便能保持湿润,适当运动刺激肠蠕动,规律排便,蹲厕所时间不要太长,上厕所不要看书,更不要玩手机(你就当这样对手机不好吧!)
2.排便次数太多
排便次数多得分具体情况,前面说了每天超过3次,而且每次都很稀,像水一样,那就是拉肚子了。通常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我们的胃肠就像检测食物卫生的仪器一样,只要食物不够干净,吃了就会腹泻,其次就是吃了肠道“不喜欢”的食物,我们的胃肠不适应这类食物,自发想排除它,于是就出现了一吃就有便意,就想上厕所。
排除食物问题还有就是肠道本身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食物吃了别人没事儿,你就有事呢?

通常是肠道疾病和脾胃虚弱,肠子里有炎症,对异物很排斥,就是我们手上有伤口或者受伤不小心被碰到就会很疼一样,肠道有炎症接触到食物也会有意识的避开,让食物赶紧过去不要碰到自己,所以很多人吃东西可能“消化”得很快,吃完不一会就想上厕所,但其实都没有怎么被消化。如果你存在这样的问题,排除饮食问题外还是有必要对肠道检查一番的。
很多人觉得也就是厕所要跑得勤快一些也不碍事,并非如此,只要我们活着就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就是依靠胃肠消化吸收把食物的能力转化成为己所用。胃肠出了问题那么就容易导致健康,这就是常说的“病从口入”。胃肠健康问题也容易体现在我们便便上,这是检验胃肠工作的一种形式。

总结:
总结来说我们不要太过刻意关注排便次数这件事,只要在前面所说的这个范围内一般来说就是健康的排便次数,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的大便干、稀与否,是否难以拉出来,便便的颜色(正常便便是棕黄色或者金黄色)、气味(健康的便便不怎么臭)等。但其实有时候干一些稀一些是否成形也没有那么重要可能因为饮食因素会有改变,比如你吃了个火龙果你可能就一番景象,甚至便便的颜色也会变得异常鲜艳了,所以观察粪便颜色还要留意饮食方面的影响。至于气味吃素多的人相对来说稍臭一些。
所以不要太过刻意关注便便次数,更要在每次与便便分别的时候回眸留意观察一番,就当做冲水前郑重地“再见”,以此了解身体健康状况。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