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脾气随和,耳根子软,这样的人作为执掌一国朝堂的君王来说缺乏了独断专行的霸气,朝堂上廷议时,往往拿不定主意,很容易被朝臣蛊惑。
而屈原是个尽公不顾私,极心无二虑的忠君爱国之人,只要是有了对国计民生有利的计策,他便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楚怀王建议,最终归纳总结为可实行的法令和对策。
因此,屈原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只要是屈原提出的建议和对策,楚怀王都会一一照办。即便有时候屈原据以力争,有失态的时候,楚怀王也觉得屈原十分可爱。
而更重要的是,屈原促成了六国合纵,这让楚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都稳步向前。
张仪听罢后,反问上官大夫道:“大人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破合纵,助连横,若是六国合纵破灭,那屈原还能得到怀王的信任吗?”
张仪本是魏国人,更是鬼谷子的学生,当初学成下山后,他本是想抱楚怀王的大腿,无奈楚怀王没看上他,他才转投了秦国,坐上了秦国相国之位。
当初,张仪投奔楚国的时候,写了一篇策论向楚怀王毛遂自荐,但是楚怀王没有看上张仪。为了养家糊口,张仪就勉强投入了楚国令尹的门下。
一日,楚国令尹在家中宴请门客,酒酣耳热之际,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块玉璧拿了出来,给众人欣赏。谁知,宴席上人多手杂,不一会玉璧便消失无踪了。
令尹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所有门客。正在此时,有人向令尹打小报告,怀疑张仪就是那个偷玉璧的小偷。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
众门客觉得,张仪家中贫困,见到了价值连城的玉璧定是起了歹心,所以偷盗了玉璧。令尹闻言,直接将张仪捆了起来,严刑拷打,无奈张仪誓死不认,令尹只得将他放了。
此后,张仪转投了秦国,被秦王嬴驷拜为相国。为了出口恶气,他还给楚国令尹写了一封信,直言我张仪早晚有一天要来偷你们楚国的城池。
因此,张仪此番出使楚国,于公于私,都没安什么好心。
第二日,楚王宫的朝堂上,张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极力地劝说楚怀王与秦国结盟。楚怀王尚不明确张仪的目的,于是问道:“秦相如何看待秦、齐、楚三国的实力。”
张仪思索片刻回答道:“三国之中,秦国最强,若秦国与齐联盟,则齐重,若秦国与除联盟,则楚重。”
楚怀王又问:“那秦王为何意在楚而不在齐?”
张仪答道:“齐国有三个方面不如楚国!第一,国不如楚。楚国幅员辽阔,连绵千里,让亲人敬仰,而齐国地窄人稀,虽然富足却只是得了先祖庇佑,难以让秦人敬服。”
楚怀王一听这些奉承话,就开始找不着北,连声回道:“有道理!有道理!”
张仪见状,继续说道:“第二,君不如楚。大王是楚庄王之后,威名远扬。秦王多次与臣说,他最敬重的是大王您,最想见的也是大王您,最想结盟的还是大王。而如今的齐王,不论是治国还是带兵,魄力与威望都远不及您。”
张仪将楚怀王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让楚怀王十分高兴,直说:“有眼光!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