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为何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
而笑到最后的永琰呢?虽然不是很擅长某一领域,但是样样都懂一些,就像一个木桶一样,没有短板,也没有长处,他赢就赢在均衡发展。所以在对比之下,永瑆的不擅长马背之术就成了致命的缺点。
这样我们分析完,也就算明白了,乾隆那么多孩子,比嘉庆帝优秀的多的是,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平庸的嘉庆。
乾隆皇帝没有选择,虽然有17个儿子不错,但是优秀的都一命呜呼,只能在剩下的“鲫鱼里面挑鲤鱼”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皇帝去世以后,嘉庆帝把后宫嫔妃都照顾的不错,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也还行。所以,嘉庆在亲情这方面是做的不错的。

写在最后:
倘若乾隆皇帝的17个儿子都健在,怎么排都不会轮到嘉庆。所以,这也告诫我们,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根源。
嘉庆皇帝永琰是乾隆的第15个儿子,在一众皇子中,嘉庆帝各方面确实都比较平庸。乾隆选嘉庆为接班人,纯属矮子里面挑将军,没得选了。

乾隆的儿子并不少,他一共有17个儿子,不过很多都在幼年时夭折,再加上乾隆皇帝十分高寿,很多儿子也没能熬到他退休。
所以,一直到公元1773年,63岁的乾隆第三次正式决定立储的时候,候选的儿子只剩下5个,他们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经过数年的深思熟虑,乾隆帝最终决定,将皇十五子永琰立为皇储。
换作以前,这5位皇子选统统都入不了乾隆的眼。
在立储这件事上,乾隆思想比较传统,他有很深的“嫡长子”情结,也就是立储以嫡长子优先。
在乾隆63岁立储之前,他已经有两次秘密立储经历。于乾隆而言,那简直就是两把辛酸泪。
乾隆的第一次立储,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
那时候的乾隆才26岁,正是谓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就下定决心,立6岁的嫡子永琏为储君。

永琏是乾隆与富察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在乾隆的儿子中排行老二。
乾隆对富察皇后深情一片,再加上永琏嫡长子的身份,也注定了永琏的不平凡。
永琏一出生,就被他的爷爷雍正皇帝亲自赐名“永琏”,饱含继承皇位的寓意。
永琏不仅拥有嫡长子的尊贵身份,他从小又表现得聪明伶俐,气宇不凡。这让乾隆打心底决定要从自己这代开始,将嫡出的皇子选作继承人。
1736年7月,永琏刚满6岁,年轻的乾隆皇帝悄悄地写下立储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后。
可惜,天不遂人愿,乾隆秘密立储不到两年的时间,不满9岁的永琏竟然病逝了。
永琏的病逝,对乾隆犹如晴天霹雳,他还没来得及将立储事宜公告天下,永琏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
深受打击的乾隆连续五天都无心朝政,他整日沉浸在无际的悲伤之中。

思来想去,乾隆决定将当年的密旨公之于众。
他写下了一道御旨: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也是从这儿开始,众人方才知晓乾隆当年的秘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