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百科知识

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常驻编辑 百科知识 2022-12-15 真宗   契丹   铁面无私   知府   知县   御史   仕途   宋朝   尚书   北宋   朝廷   公元   官员   结局   父母   百姓   财经
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宋仁宗是宋朝的第 4 位皇帝,宋真宗第六子,活了 53 岁,当皇帝却当了 41 年,“狸猫换太子”等包公戏中的情节都发生在宋仁宗时代。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开封知府”是人们对包拯最深的印象,其实包拯从 1037 年任天长知县至 1062 年去世,20 多年的仕途中,担任的职务两只手加两只脚都数不过来。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公元 1056 年,包拯担任开封知府,时年 57 岁。主政开封不过两年时间,在其 25 年的仕途生涯中并不算长,当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么多包公断案的故事了。

开封是北宋的首都,同是知府,但职责和权重显然不同于其他州府,如同今北京市长和其他市长的区别一样。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作为帝都,历任开封知府中,除了包拯、寇准这些名人外,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这三位宋朝皇帝都曾担任过开封知府。

(宋太宗 赵光义)

北宋定都开封,但开封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从军事角度上来讲,开封并不是定都的首选之地,宋太祖赵匡胤也曾想迁都洛阳,但被宋太宗赵光义所劝阻。毕竟赵光义长期担任开封知府,在开封经营多年,自然不愿意离开开封府,这也才有了后来宋太祖传位赵光义的顺利进行。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假如真的迁都洛阳,赵光义未必能顺利成为大宋皇帝。 1127 年金兵一路南下,也就不那么容易发生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了。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开封知府只是包拯仕途生涯的一个短暂片段,在其整个仕途生涯中,涵盖了监察、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他的政治贡献其实不在于担任开封知府,而在其任职监察机构时期。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宋朝的监察机构分御史台和谏院两大块,即御史和谏官两种,合称“台谏”。包拯在这两个系统中都曾担任过职位,发表过不少奏议,甚至将好脾气的宋仁宗怼得一愣一愣的。

包拯的耿直之所以能够实行。与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兴起和强悍,宋仁宗“共治时代”的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在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不同声音被允许,人们也相信批评能让世界更美好。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政治和政绩的角度看。包拯的同道和前辈不应该是狄仁杰,而是魏征。

(少年包青天)

除了监察系统,包拯仕途的另一主线是财政系统,铁面包公会算账,这个是很多人所忽视的。包拯先后担任户部判官、户部副使、各州转运使以及三司使等职,绝对是北宋时期一等一的经济学家和财经达人。

转运使和三司使听起来似乎不咋地,实则不然。唐朝定都关中长安,地狭人稠,粮草不济,需要从江淮等地运输钱粮租税到关中,开始设立转运使。到宋时,一路或一地的转运使逐渐成为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除了掌管钱粮赋税转运,监察及地方官员的考绩也在其中,类似于明清时期的地方总督,包拯就曾担任过河北等多地的转运使。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司使更是了得!在帝国财政系统中,本来分设掌管政府财政收支的度支机构,掌管全国租赋的户部以及盐铁专营机构,后来三个部门合并,称为“三司使”。户部都隶属于三司使,属于帝国的最高财政长官。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包拯晚年时,曾先后弹劾两任三司使,致二人相继被免。宋仁宗有意让包拯出任三司使,却遭到大文豪欧阳修的嘲笑,说是包拯弹劾了别人,自己却盯着这个肥差。包拯于是待在家中不愿就职,宋仁宗不许,不久才就职。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包拯后来又被授为礼部侍郎,但被拒绝,后又升迁至枢密副使,《水浒传》中的宋朝大宦官童贯曾担任过枢密使。枢密院是当时政府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包拯也算踏入了军界,担任二把手。

(开封府)

1062 年,包拯病逝,时年 63 岁。宋仁宗亲临吊唁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包拯,是北宋王朝宋仁宗在位时,著名的的大臣。包拯之所以能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清正廉洁,和他的所处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看一个时代能出清官,那是因为有英明的君主。包拯一生疾恶如仇,不畏权贵,以他的性格,是很难在官场上立足的。为什么包拯能善始善终,离不开仁宗皇帝爱护和支持。君臣相知,信任有加,才成就了包拯。

相关阅读:

  • 日本京都本愿寺
  • 大宋朋友圈|《梦华录》中的皇后刘婉原形是谁
  • 「101巨关注」千年古邑 人间仙居|周日跟着《还有诗和
  • 梦华录是哪个朝代,北宋宋真宗时期(公元997年-公元1022年
  • 狸猫换太子是真实历史吗,故事是假的原型是真的(源自宋
  •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 清平乐千万别磕帝后线,太虐了!!
  • 刘娥垂帘听政11年,为什么不称帝,是不想还是不敢?
  • 中华文化历史故事:北宋男人戴花浅探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