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什么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而胡雪岩又有多恨李鸿章,才会说下胡李不通婚?
1876年,68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在胡雪岩的大力支持下,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解决了从康熙、雍正、乾隆在西部问题上历经70年的战争问题。
除此外,胡雪岩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胡雪岩还利用自己广大的人脉关系积极去做好情报工作,把许多重要的消息一一传达给左宗棠,使左宗棠在仕途上如鱼得水。
左宗棠很感激胡雪岩,一次次向清廷夸赞他,胡雪岩得到了清廷赏赐的梦寐以求的黄马褂,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头上还多了一顶从二品的红色顶戴官帽。胡雪岩的生意进一步扩大,遍布南北,扩展到海外,胡雪岩成为大清的风云人物,与左宗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由于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的矛盾 ,胡雪岩受到牵连。
左李之斗可以追朔到1864年,他们之间主要是个人之间的名利之争。
当时,曾家两兄弟带领湘军平定太平军,曾国荃部合围天京,他想尽一切办法,用云梯攻城,挖地道攻城,依然久攻不下。
清廷想尽快结束战斗,就派李鸿章助力。李鸿章看到太平军气数已尽,曾氏兄弟拿下城池指日可待,又因曾国藩是自己的老师兼领导,无论如何不能去抢功劳,于是就将军队驻扎在苏州和常州。
清廷想尽快得到捷报,令李鸿章速战速决,李鸿章就率兵进入浙江,去团灭太平军,顺便抢掠财宝。
浙江总督左宗棠在胡雪岩的资助下,如虎添翼,眼看就要取得剿灭太平军的胜利,可让他恶心的是,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却被李鸿章这个不速之客给抢了,更让他气愤的是,李鸿章的到来让他名誉扫地。
左宗棠被一些人误以为太无能了,就连剿灭气数已尽的太平军还要借助外援,另外还认为他没有完成朝廷让他“保境安民”的任务。左宗棠一怒就将李鸿章告向朝廷,说他 “越境掠功”此后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在收复新疆的问题上,更是到了白热化程度。
李鸿章不赞成西征,左李二人就 “塞防”与“海防”之间发生争执。
李鸿章主张要朝廷重点放到海防上,说新疆为不毛之地,康雍乾三帝曾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也没见多大成果,新疆的周围都是强邻,就算拿下了,也难以长期固守,提出让慈禧不要再往这方面投资,应将兵力和资金都用在海防上,用来阻止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内地。
而左宗棠则说,“祖宗百战的疆土,寸土不能失”,在加强海防的同时还要加强塞防,二者并重。无论如何要坚决收复失地,提出“丢失新疆,则蒙古失去屏障,失去蒙古,则京师危在旦夕”。
慈禧最终听从了左宗棠的提议,左宗棠破釜沉舟西进取得成功,成为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个人威望碾压李鸿章,李鸿章恼恨不服。
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左宗棠和李鸿章在平定捻军上激发矛盾。
公元1867年(同治六年)末,和太平军同期出现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由陕入晋,继而入河南、直隶,他们与太平军互有联络,神出鬼没,擅长游击战,极盛时期总兵力达20余万人,这股势力就是当时令清廷震怒的“捻军”。
朝廷派遣李鸿章和左宗棠共同围剿,并让其活捉捻军首领。1868年4月,两人将捻军全歼,但是却让其头目小阎王张宗禹两次在清军的包围中逃脱,使他在隐居中又活了20年,直到死去都没有被捉住。左李颜面尽失,两人相互指责推脱是对方的责任,矛盾进一步加深。
再者,二人在主战,主和上矛盾重重
李鸿章主和,代清廷签下许多的丧权辱国条约;左宗棠主战,不仅率兵收复新疆,在中法战争上也是来硬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亲自督军,主动出击大败法国侵略者,收复了谅山等地夺获枪炮不计其数,在战果辉煌下,李鸿章却去求和,又一次和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法新约》,导致中国不败而败。左宗棠对此义愤填膺大骂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