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和化妆品时,如何辨别产品是否过度包装?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表示,消费者可以通过“一看两问三算”简单判断月饼等商品是否过度包装。第一,看商品外包装是不是奢侈品包装,包装材料是不是贵重材料。第二,标准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的要求。如果包装打不开,就要问包装有几层,层数是否符合要求。第三,测量或估算外包装的体积,与外包装最大允许体积对比,看是否超标。
“过度包装对环境危害很大,标准出台很及时。”曹明德说,包装材料主要是纸、塑料等。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消耗木材等资源,还会排放相关污染物,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碳排放,这些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不应低估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包装垃圾约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而这些包装垃圾中有很多是由过度包装造成的。“包装废弃物进入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后,会占用相关资源。进入填埋场会占用土地资源,进入焚烧会污染空气体。”刘建国说。
如果包装废弃物不进入垃圾处理系统,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在一些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系统还没有完全覆盖。“特别是一些塑料废弃物会转化为微塑料,长期下来会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刘建国说。
采取多种措施来限制一般规则
近年来,各部门相继制定颁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指南》等国家标准,但相关标准的实施面临阻力。过度包装有害,为何屡禁不止?
“以前的规定大多是原则性、鼓励性、导向性的,缺乏具体法律条文的支撑,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对商家的约束不够。”刘建国说,“另一方面,食品、化妆品等商品销量大,监管很难覆盖方方面面。而且过度包装问题涉及生产厂家、销售者等多个方面,管理难度大,监管障碍多,客观上增加了限制过度包装的难度。”
有的企业还存在低估包装环节的问题,不经意间“包装太硬”。“为了应对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磕碰、破损,商家有必要对商品进行保护性包装。”浙江大圣达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介绍,目前,全国共有包装企业43万多家,规范企业8800多家。一些小包装企业的包装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导致为了提高安全系数而过度包装。
"目前,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消费理念."刘建国说,“一些人崇尚奢侈消费,喜欢购买包装豪华的产品,客观上为过度包装问题提供了土壤。”
曹明德认为,要限制过度包装,除了食品和化妆品,还需要对其他重点行业采取措施。去年,《邮件快递包装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了包装选择的要求,包括建立并执行包装管理制度、按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包装减量化措施等。同时,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回收流程,对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
是否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加强限制?“立法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政策具有灵活性和倡导性,所以采取政策先行的办法是有效的。”曹明德说,“从长远来看,需要结合有效、成功的政策经验,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来规范过度包装。条例实施后,结合实际效果进行完善,最终成为法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将拭目以待。”
刘建国表示,未来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实施办法、配套政策等,多管齐下,增强立法效果,促进法律实施。
“在社会上营造绿色消费的氛围,形成低碳消费的社会风尚,以保护环境为荣,以污染环境为耻,才能进一步解决过度包装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曹明德说。
本报记者赵昊
中消协等单位联合倡议:
反对商品过度包装,践行简约适度的理念(延伸阅读)
北京电(记者齐志明)建立文明、健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反对浪费,积极抵制过度包装等。,要求消费者树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以及经营者在供给侧发力,为社会提供有利于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商品和服务。
为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中关于“反对浪费”、“避免过度包装”的规定,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14家主要行业协会,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中国快递协会、中国质量协会、中国电子商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中国酒类协会、中国造纸协会、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向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发出“反对商品过度包装,践行简约适度理念”的倡议,倡导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市场供应更高品质、更绿色、更低碳的产品; 倡导消费者在为个人和家庭消费时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尽量购买和选择资源节约型产品,主动投诉和举报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