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前往427窟,此窟保留了完整的窟檐和前后室。洞窟当中的塑像极为震撼人心。前室的天王和力士都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塑得威猛张扬,让人不禁要赞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主室的三世佛高大敦厚,俯视众生,让人不由自主心生敬畏;而菩萨身上的连珠纹图案跟420窟如出一辙,同样是丝路文化交流的明证。主室四壁绘满千佛图案,精巧的设计呈现出“佛佛相次、光光相接”的艺术效果,让洞窟当中宛如佛光普照。
最后参观的244窟开凿于隋代晚期。我在这里发现了隋代各种典型的艺术特征:越来越注重表达人物性格的佛弟子塑像,跟420窟、419窟塑像艺术特点相同;四壁绘制出了十多铺用于装饰的《说法图》,跟390窟的风格非常接近;而巨大的三世佛塑像又同427窟风格一致。所以走进这个洞窟,我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满是熟人的房间,频频向这些老朋友挥手致意。
经过这样的比对学习之后,我感觉心中那些原本散乱的珠子,逐渐开始串成了线。也许再给一些时间,再进几次洞窟,就会出现一个完整的“连珠纹”图案了吧。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绢画,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结束学习,走出洞窟的时候,大风扬起了沙尘,鸣沙山上的流沙从莫高窟顶洒了下来,落到了我们的头发上;不久竟又开始掉下了雨点,这在年降水量只有30多毫米的敦煌,算是稀罕事了。一周来已经习惯了这里的蓝天,而这乌云之下、沙尘之内、微雨之中的莫高窟,倒让我看到了它深藏不露的另一种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