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楚蜀通津”
镶嵌在苗疆走廊上的美酒带
酉水岸边的酒,衣钵相传,生生不息。无酒史不雄,据《山海经》、《水经注》等史籍记载,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酉水就以酉溪之名著称于史。东汉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说“酒,酉也”。可见,酉水,自古与酒结缘。酉水不仅是孕育土家文化的“母亲河”,更是湖湘大地上的“美酒河”。
湘西,因水运的便利,上通川黔、下至洞庭,让这里成为“楚蜀通津”之地,自古就是入川、渝、黔通道。早在元代(公元1291年)就以开辟成为一条东起湖南常德(经沅陵、洪江、芷江、新晃),穿越贵州全境、终于云南昆明,并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官修通道”,即全长近1500公里的“苗疆走廊”。
历史上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边陲云南与内地之间一条交通大动脉,并且也是由国家权力强力主导开辟的一条“国家走廊”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空间,对曾系“苗疆腹地”的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湘西(部分)酿酒厂分布图
在民国以前,湘西的各条江上千帆竞发、樯櫓如云,沿江的码头商埠古渡连绵不断。如今,酉水边雄伟的码头和“老街”鳞次栉比的古老商铺,依旧诉说着这里过去数百年繁华。那时自酉水边的“王村码头”始发,上游可通四川的秀山、来凤、黔江,下经酉水从沅陵进入沅江,可通洞庭、岳阳、长沙、武汉,甚至更遥远的地方,载着湘西的美酒走出大山,走向更远的世界......
芙蓉镇
摄影/王芳
… The End …
审稿专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杨勤业
吉首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张永康
本文创作团队 :
策 划:坤舆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