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在消费端的火热,也催生国内出现了多家“互联网+房车”平台,比如小鸟房车、CC房车、One房车等,并在市场规模以及产业链端有了进一步体现。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房车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市场前景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4-2020年,中国房车行业市场规模由21.97亿元增长至208.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48%。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房车已成为居民日常休闲旅游的重要部分之一,房车千人保有量分别达30辆和15辆,而中国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2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到了这个方兴未艾的市场,并从整车制造、房车销售、房车租赁、房车服务到露营建设、俱乐部运营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上汽大通、宇通集团等主机厂,中通客车、金龙客车、海格客车等国内知名客车制造企业,奇瑞汽车、长城集团、吉利集团等乘用车企都陆续进军房车市场。除此之外,新能源车企,比如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也开始跟进以房车和床车为主的第三空间概念。
其中,奇瑞汽车早在2012年就悄然布局了房车产业。除了房车制造,奇瑞还将触角延伸至房车营地和金融服务等领域。
上汽大通MAXUS则自2015年开始进入房车领域,并成为全球规模化的房车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包含B型房车、C型房车、皮卡房车、公路拖挂、营地拖挂等多种车型。
问题很多,前景很好
“虽然入局者逐渐增多,市场需求也在变大,但目前国内大多数房车俱乐部、营地还是以区域性、地方性为主,辐射范围较小,影响力和规范化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杨松柏直言,除此之外,单纯将房车作为租赁业务是没有太大想象空间的。从业者需要去思考,如何将喜爱房车的中坚消费群体聚集到一个平台上,围绕房车去延展各种服务、提升消费者黏性,同时破解房车业态盈利难等问题。
诚然,尽管房车及其相关产业链被视为潜力巨大的行业之一,但包括盈利难、服务相对不到位等依旧是其破局的难题。
杨松柏表示,房车保有量不高,一方面给了企业巨大的市场机会,但另一方面也会限制房车租赁的发展。比如,房车租赁只能当地取还、房车维修覆盖度不高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用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