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架设在未知点和已知点之间,两个点上各竖直放置一把同规格的水准尺,这样从水准仪的水平视线看过去就能计算出两把尺子的刻度差,进而获得两点间高差,这就完成了一次高程传递。
就这样一程程把高程,从已知点,传递到未知点。
但是,当时的困难是测量人员没法靠近珠峰,只能用三角测量法。但是,三角测量法需要知道三角形的两个边(距离、高度)同一个角(仰角)。
但是,当时除了仰角可以测,距离跟高度都不可直接测得。
这样只能退而求次,利用两个仰角加距离差做测量(两个角,一条边)。
其实这种方法很常用,我们测量较近的恒星跟地球的距离的时候,也是这样测量的。
但是,如果距离较远,会导致对两个夹角的相差很小,也就是说,对夹角的测量精度要求极高。
天狼星的视星等为-1.46等,是对于地球观察者来说,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
系统质心天狼星距离地球约为 8.6 光年。注意,我们可没说距离是8.848光年,这还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现在。
我看到有评论指责这些知识过于粗浅。
在1975中国第一次把觇标送到珠峰顶上测得8848.13米的时候,央媒的背景报道都是从水准测量说起的。当时的历史条件,测仰角是困难的,而水准测量无需测仰角。。
我在别的回答说过,我家人退休前是教授级高工,在测绘局长几十年一路从技术员一直做到副局长退休,我都没见他反感别人介绍测绘专业的粗浅知识。
如果读者部分知识过于粗浅,略过相关部分就是。
总之,
这是珠峰历史上第一次精确被测量。
我以前觉得测出珠峰高度为8840米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
最近才发现其中的故事(猫腻)。
注意,之前英国人以为世界最高峰是第九高峰(干城章嘉峰),它地处东经88 08′48″、北纬27 42′09″,海拔8586米,海拔8586米,是尼泊尔和印度的界峰(实际只是世界第三高峰),珠穆朗玛峰在27 59′17″ N 、86 55′31″E,珠穆朗玛峰南坡距离低海拔地区很远,而且中间相隔崇山峻岭。从英国殖民的印度很多地方,远眺干城章嘉峰都比较容易,并且大吉岭就在干城章嘉峰附近。
大吉岭又被称为“金刚之洲”,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座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西瓦利克山脉,西瓦利克山脉亦称外喜马拉雅山脉(Outer Himalayas)。一译“锡瓦利克山脉”。横亘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并约略与之平行的低矮山脉,海拔600-1,500米。由第三纪砂页岩组成。
大吉岭区的首府,平均海拔为2134米,做个对比,本尼维斯山( Ben Nevis)一译“尼维斯山”,英国全国最高峰,位于苏格兰高地议会区内。高1,343公尺(4,406呎)。
由于大吉岭海拔高,又位于避风的山坡,夏季这里凉爽宜人。。在英属印度时期,由于大吉岭温和的气候,使得它作为英国居民逃避平原上炎热的夏季的山中避暑地而发展起来。(类似中国的庐山)因而闻名世界的影星费雯丽的出生地就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