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魏水华
摄影 | 拉面、甜怡
本文由云南农业大学杨春和、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科技处陈正启
两位老师审定,特此鸣谢
“走,去云南吃野生菌”。
这句听起来很是煽情的应季情话,执行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毕竟,云南有39.4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覆盖了高原草甸、森林河谷、丘陵和盆地等各种地貌。行政上,云南是一个省,但自然上,它却是多种地理特征的聚集体。
地理的差异,造就了食用野生菌品种、数量和滋味的差异。
如果千里迢迢来到云南,只是在昆明的野生菌市场逛一圈,或者去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的网红餐厅拍个照,那不是寻菌,是打卡——这种体验,和北上广深的那些地道的云南菜饭店,本质上没什么差别。
真正的吃货,当然要深入山川江湖,除了尝一尝刚长出来的,带着露珠的食用野生菌之外;更应该了解地理建构之下,孕育云南野生菌的风味由来。

No.1 壹
真菌的生长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有相对湿润的环境,总能产出美味的菌:降雨量丰沛的长白山区、大兴安岭里,那些美味的榛蘑、松树蘑自然不用说;哪怕到了干燥的新疆,在那些雪山融水滋养的绿洲里,也能产出有“菌王”之美誉的巴楚菇。

真正决定真菌的口感、味道、种类和产量的,是海拔。
这是云南野生菌冠绝中国的根本原因:从海拔近7000米的香格里拉日照金山,到海拔70米的红河河口,这是中国海拔落差最大的省份;同时,低纬度的日照和中南半岛湿热的季风,让云南形成了每年7、8月的雨季,这是适宜菌子生长的天堂。

一般说来,海拔越低、气温越高,野生菌的产量越大,但口味越淡薄;相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野生菌生长慢、滋味积累得越浓郁;而海拔不高不低,大约2000米左右的区域,虽然口味和产量都适中,但有着最多的野生菌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