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八大菩萨之观音
八大随佛弟子之一,是集诸佛慈悲于一身的菩萨。
清乾隆 八大菩萨之弥勒
八大随佛弟子之一。弥勒菩萨意译慈氏佛.是继释迦牟尼入灭 后降生人间的未来佛。
清中期 观音菩萨
西藏所进白檀木观音站像。姿态自然、服饰简洁。高耸的三叶冠,极具八九世纪尼泊尔造像风格。背光为铜质,雕饰精美’背光像高101厘米,后部金书汉、满、蒙、藏四种文题记。
宋 观音菩萨
这尊菩萨造型拙朴简略,宽肩细腰大手,姿态略显僵硬,具有西藏13世纪早期作品的特点。
宋 观音菩萨
线条简洁古朴,为11世纪仿斯瓦特风格。
清乾隆 观音菩萨
明 供养天女
六、罗汉部
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音译简称,系指证得阿罗汉果的圣者。最早为十六罗汉,均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圆寂时嘱托,让这十六个弟子不入涅槃,永驻世间,弘传佛法。
《宣和画谱》卷二载:南朝梁画家张僧繇画过十六罗汉,应为有关描绘罗汉形象的最早记载。而五代贯休笔下的罗汉多为高鼻凹目的印度梵僧形象,生动传神。
北宋以后,开始盛行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的题材,并多用于造像艺术中。雍和宫殿内东西两侧的十八罗汉像,即有五官平缓、神情祥和的罗汉,又有粗眉大眼、丰颊高鼻、须发卷曲、神态夸张的罗汉,并以接近写实的手法塑造。在法轮殿内的“五百罗汉山” 中的五百罗汉,是以各种金属制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而在万福阁一层东西两侧的木龛内供奉的彩塑十八罗汉像,造像风格与前两种不同,颇显古意。
清乾隆 苏频陀尊者
十八罗汉之一,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
清乾隆 诺讵罗尊者
十八罗汉之一,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瞻部洲。
清乾隆 跋陀罗尊者
十八罗汉之一,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