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龙尊王佛
七条象征龙的长蛇由莲花佛座前盘入,在佛背后引身向上.扇 形排开,构思巧妙生动”
元 毗卢遮那佛
大日如来的化身.为五方佛之首。列坐时居中,代表佛的最高 智慧法界体性智。全跚跌坐.手结智拳印,面相安详。薄裙贴体. 莲瓣圆鼓.具简洁、圆润、典雅之美。
清乾隆 宝月佛
即宝月如来,是常住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之一。
清早期 弥勒佛
佛装弥勒像。像左小臂处系明黄缎带,上书藏文并盖一方红印,缎带打结处以火漆印封。藏文译文:"济众呼图克图萨马德巴克西,水牛年四月二十日”。
清早期 弥勒佛
清早期 弥勒佛
弥勒造像样式有多种。此尊造像面目清秀,头戴宝冠,身着袈衣,为汉地做法。
明晚期 弥勒佛
清中期 弥勒佛
五、菩萨部
菩萨为“菩提萨埋”音译的简称,意译“觉有情”。指修行大乘六度,“上求佛道、下求众生”的宗教实践者。后人将凡是修法觉悟了的人都统称为菩萨,意为“觉有情”。菩萨的佛相端庄慈祥,衣饰华美庄重,头戴天冠、身披瑾珞、衣带飘曳、手贯环钏为其特点。藏传佛教所奉菩萨较多,形象也多变。仅观音菩萨就有双身观音,四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以体现其大慈大悲、救度苦难、普度众生的精神。
雍和宫殿内供奉的三叶冠观音菩萨像,为乾隆十年(1745)西藏郡王颇罗鼐为恭贺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向乾隆帝敬献的。这尊造像表情文静典雅,造型简洁,身姿优美,细蜂腰,身体向左侧稍倾,呈活泼轻快之感,带有古代尼泊尔造像特点。
清乾隆 文殊菩萨
释迦牟尼佛的上首弟子,又称"妙德”,是集诸佛智慧于一身 的菩萨。一面二臂,面相和善.右手挥举智慧宝剑.左手捻托有佛教经卷的莲花,双跏趺坐。
清 文殊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