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操劳了十几年,好不容易福临长大了,以为可以歇一口气了,谁知道福临却痴爱董鄂妃,并且为了董鄂妃的死,不再留恋人世,江山也好亲人也好,福临全都不在意了,哀莫大于心死,在一心求死的情况下,染上了天花的他,很快就驾崩了,临死前留下遗诏,让年仅8岁的三阿哥玄烨继承皇位,徒留下一个偌大的皇朝。
孝庄没办法啊,虽然儿子英年早逝她很痛心,但摆在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稳住一个因皇帝驾崩,幼帝登基而再次动荡的王朝,以及随之而来的,得再次花上十几年的时间和心力,再去培养一个皇帝的问题。这些,都足以让很多人心力交瘁,但是孝庄明白,谁都可以倒下,唯独她不可以,在幼小的玄烨面前,她是最大的支柱。
在孝庄的倾心培养下,玄烨文治武功都很出色,成为了后来人人称赞的康熙大帝。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祖母一路扶持走过来的艰难,康熙也比一般人更加敬重自己的祖母。可以说,孝庄对于康熙的意义,远比他的父亲母亲来的要深远。然而,纵然康熙是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总有力所不能及之处,比如生死。
康熙二十六年,操劳了一生的孝庄病倒了,即便康熙日夜守候在孝庄身边伺候,甚至向上天祈求用自己的阳寿换得孝庄的康复。终究还是没能挽回孝庄的生命,孝庄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
其实,以古代的寿命来说,孝庄活到75岁,可以算是很长寿了,然而对于康熙来说,孝庄的离世依然让他很不能接受。他悲痛欲绝,竟然不顾群臣反对,坚持将孝庄太后的棺椁停放在慈宁宫中。直到几天之后,康熙才答应将孝庄的灵柩迁到外面的享殿。
据传,慈宁宫自此以后就出现了异象,入住的太后、太妃们,有的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奏乐的声音,有的说在墙上能看到宫女太监们排队走过的影子,还有的说有一口井,白天往下看井底是石头、杂草,但晚上再往下看,井底就会有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自己的脸……这些传说在宫中越来越玄,以致后来的太后、太妃们都不愿意住在慈宁宫,她们纷纷向皇帝进言,说自己的身份“压”不住这座令人敬畏的太后宫,请求另地而居。
也许因为这些个原因,此后清朝的太后、太妃都无人敢在去住慈宁宫了。
而等到雍正朝的时候,雍正登基没有多久,他的生母德妃也去世了,所以慈宁宫依然是一直空置着。后来乾隆登基,即位之初,也曾想让其生母,孝圣宪太后住在慈宁宫,但是孝圣宪太后觉得自己没有像孝庄太后那样功在社稷,没有住进去。直到后来乾隆为了彰显自己的名正言顺,下旨对慈宁宫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扩建工程。修好之后,他下旨让自己80岁高龄的生母孝圣太后搬到慈宁宫居住。乾隆还解释说,孝圣皇太后以年过八十,超过了孝庄太后去世之时的年纪,理当入住慈宁宫。
孝圣宪太后出身低下,在雍正王府时并不受宠,后来生下了儿子弘历,才母凭子贵一路高升,雍正登基后先后被封为熹妃/熹贵妃,乾隆登基以后,又成为太后,成为整个大清朝最尊贵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