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宁宫花园

宝相楼匾

宝相楼
宝相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坐东朝西,上下两层面阔7间。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为楼式建筑,清代为皇太后、太妃们的礼佛之所。
宝相楼是一座六品佛楼。六品佛楼都是两层七开间,明间一楼供释迦牟尼像,二楼供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像,其余六间既是六品,下品根机者修事部密法(功行品),中品根机者修行部密法(德行品),上品根机者修瑜伽部密法(瑜伽品),上上品根机者修无上瑜伽部密法,其中无上瑜伽部又分为父续(无上阳体根本),和母续(无上阴体根本)两部,格鲁派修行讲究显密结合,显宗既大乘佛教般若品。

六品佛楼说明图
六品佛楼是清宫重要的一组佛堂建筑,“六品佛楼”是清宫档案中的称呼,它的正式名称是“妙吉祥大宝楼”。
“六品”,即功行根本品、德行根本品、瑜伽根本品、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阴体根本品、般若品六品。
藏传佛教格鲁派针对修密者的不同根机将密宗修习内容根据程度的深浅和成就的大小分为四个层次,即下品根机者修事部密法(功行根本品),中品根机者修行部密法(德行根本品),上品根机者修瑜伽部密法(瑜伽根本),上上品根机者修无上瑜伽部密法,其中无上瑜伽部又分为父续(无上阳体根本品)和母续(无上阴体根本品)两部,再加上显宗 (般若品)。
六品佛楼就是按照此六品内容分别供奉相应的佛像、佛经、法器及佛塔的建筑。它体现了乾隆帝对于藏传佛教格鲁派显密兼修方式的认同,是丰富庞大的藏传佛教学和神系研究的宝库。
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清宫先后修建并装修的形制相同的六品佛楼共有八座,其中紫禁城内有四座,即慧曜楼、淡远楼、宝相楼、梵华楼;紫禁城外四座,即圆明园的梵香楼、承德避暑山庄珠源寺众香楼、承德普陀宗乘庙六品佛楼,承德须弥福寿寺六品佛楼。六品佛楼中大量的藏品已经流失,唯有梵华楼绝大部分佛像、唐卡、佛塔、法器保存至今。
而宝相楼唐卡中的二十四幅通壁壁画唐卡(包括楼上除明间外六室的六幅主尊唐卡和楼下除明间外六室十八幅护法唐卡),这二十四幅唐卡系统完整地表现了宝相楼六品佛一百零八位主尊与护法神的形象与组合,是乾隆时期清宫廷唐卡艺术的代表作。
壁画式唐卡是清代宫廷佛堂内悬挂的一类特殊形制的唐卡。它是根据佛堂内供奉各种各样不同神佛的要求,按照整面墙壁的尺寸绘制的大唐卡。装饰简洁,只在四边缝上一寸宽的锦缎边,有天杆没有地轴。挂上墙后不留空隙,占满供桌以上的整个墙面,画幅大小与视觉效果都与壁画相近。这种形制的大唐卡至今在青海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中还可以看到。
下面欣赏宝相楼二十四幅通壁壁画唐卡作品 。
二楼由西向东依次是,一室般若品、二室无上阳体根本品、三室无上阴体根本品、四室瑜伽根本品、五室德行根本品、六室功行根本品。一楼六室供奉六部护法神像,每室东、北、南三壁挂三幅通壁大唐卡,每幅绘三位护法神,一室九神,包括一位主神和八位伴神,共计五十四位护法神。
按照六部主尊和护法的组合进行介绍;

二楼一室供奉般若经品主尊壁画唐卡
释迦牟尼佛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莲花狮子座上。两侧分列八大菩萨,即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藏菩萨,空中绘有供奉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