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通过学习九型人格学会与孩子亲密相处?
九型人格相传源于中东地区,据说是二千多年前,印度苏菲教派的灵修课程,最初的目的是用来训练不同的隐士,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训练方式。它的奥妙之处是每一个前去请求灵性教师解决困扰的人,都得到非常满意的解答,可是妙就妙在即使是相同的问题,每个人的解答却不同。如中国之太极、八卦等图案一样,蕴含玄机,能解释人类世界的天机云云,是为追求灵性为的一个工具。
九型人格依照核心价值观和内在渴望恐惧归类可以分为三个智慧中心:脑中心,腹中心,心中心。
脑中心有:理智型(5型)、疑惑型(6型)、活跃型(7型)
腹中心有:完美型(1型)、和平型(9型)、领袖型(8型)
心中心有:自我型(4型)、成就型(3型)、助人型(2型)
★脑中心(思想中心)★
比较相信抽象的知识及科学上能证明的理论,他们是实事求是的人,冷静,对事情都用脑筋去洞察、去分析、去思考,做决定前必深思熟虑、多方推理再归纳才实行,所以觉得知识渊博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喜欢多看书、多收集资料,并上一些专业的课程,对专家的演讲也有兴趣,所以常常谈一些高深的论调,也自认为自已有学问、有做人的价值。
他们喜欢谈理论、谈真实事件、冷眼看人生的人,所以不喜欢陪别人谈感受,也没有办法去了解或处理身边人的情绪反应,使别人觉得他好无聊乏味,他们的人生通常不碰感觉,只用冷静并很客观的方法去规划、去进行,偏偏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与人相处,他们常不明白,为何别人的情绪、行为老是失控,弄得这些脑中心的人很不快乐,但又不知道为什么。
★腹中心(本能中心)★
比较重视的是生命如何存活的问题,知道优劣胜败,适者生存,所以兢兢业业地找出自己的定位点在那里,然后如何去运作,不断地在经验中学习方法,不怕磨炼,知道失败为成功之母,所以脚踏实地,习惯用直觉及本能做立即的反应,也知道如何在场合中掌握到权利和影响力。
对自己有期许,对生命也有些要求,因此在不断地砥砺自己之下,往往以为人与人之间只要事情摆平就好,没有时间留给情感的疏解及关系的建立,所以有时让人招架不住,不知如何与之相处。
腹中心的人的智慧,除了来自经验,更来自身体自然存在的深度,所以一下了决心,不必计划、思考,就可直接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势不可当,气势之强,有时让人害怕、畏惧,这是因为身体中心的人下盘较稳,所以有无穷的精力和控制力。
★心中心(情感中心)★
非常在乎与人的相处关系,关心别人,跟人容易亲密,也比较喜欢黏人,很在乎自己付出什么,别人才会喜欢自己,爱面子,给人好的印象,比较多的情绪,爱哭.用交情、感觉、感受去过日子。生命中最大的目标就是想了解别人想什么,在不在乎自己,其实最想得到的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懂、能喜欢、能体谅、能心疼自己的任何所作所为。
心中心的人,活一辈子就只注重人际关系,因为有人才有情,有情才能互相交流,有交流才能深刻感受到自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对别人也有很高的敏感度,感情细腻,会去响应别人的需要,而达到满足自己的需要为目的。
心中心的人也爱新鲜刺激,甚至带一些小小的奢侈,让自己的生活有品质够玩味,并藉此来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带点罗曼蒂克,对心中心的人来说几乎可以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与人相处。
九型人格的理论核心是发现自己,准确些就是发现自己内在的动力,了解为什么我要追求这些?而为什么我会烦恼?这些烦恼的源泉究竟是什么?简单点讲就是九型人格理论是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内心动力的理论。九型人格并非宗教,现今各个学派的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九型人格和现代的人格论述竟然不谋而合。
九型人格按照古老的图腾的九个角展开,揭示了九种不同的内心动力,每个人天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九型人格论所描述的九种性格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响应世界的方式具有可辨识的根本差异。我们的性格都是自己的,性格会自行过滤并诠释我们的所见所闻,这在今日已成为共识,而九型人格论的基本原则正是:在九种可能的“过滤程序”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其中的一种,这个过滤程序会将我们此生的蓝图以及一般应当注意的焦点置于深处,常年隐藏在潜意识层,它是用来保护我们的本质内的某个层面,形成我们与外界的沟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