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修形、抛光
如修复体形态不够理想或颈缘、邻间隙有多余的复合树脂,可用金刚砂车针修整,并认真检查咬合情况,进行正中牙合、侧拾和前伸牙合检查,消除早接触点。在完整的牙体上修复时应去除超出切缘的树脂,使牙合力由天然牙承受。然后用磨光、抛光器材将修复体表面磨光、抛光,必要时表面还可涂一层上光剂。
四、间接贴面修复
间接贴面修复技术(indirectveneertechnique)主要采用陶瓷或硬质复合树脂类材料在模型上制作完成。间接贴面的制作不受椅旁操作时间限制,故可在口外进行充分地修形、调改和磨光,其修复效果常常优于直接贴面。
(一)瓷贴面的制作与完成
瓷贴面(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可由铸造、粉浆涂塑及CAD/CAM三种方式完成,前者如Optec、Cerinate、IPS-Empress铸瓷贴面等,在制作时需要有特殊的铸瓷配套设备;椅旁CAD/CAM瓷贴面修复是在完成贴面的牙体预备后,采集牙体表面图像数据,用计算机作修复体外形设计,并进行修复体的精密机械加工,抛光表面,粘接,完成修复体。粉浆涂塑法采用在耐火包埋料模型上直接涂瓷烧结的方法制作而成,只需常规烤瓷设备即可。
涂塑成形法制作瓷贴面:
1.模型的准备
(1)常规取模、灌注石膏模型。
(2)用硅橡胶印模材料翻制耐火包埋料印模,然后用专用耐火包埋料灌注模型。
(3)耐火包埋料模型的预烧:耐火模型干燥后,要先置于烤瓷炉内预烧结,以排除模型中的杂质和可燃物,防止在贴面烧结过程中对贴面产生污染。一般预烧结温度要高于瓷烧结温度50—100℃,并根据材料要求保持足够的时间。
2.瓷贴面的烧结成形 耐火模型预烧结完成后,可开始筑瓷成形。先将模型在蒸馏水中浸湿,然后用比色所选的瓷粉成形。
(1)遮色瓷的形成:根据变色牙的程度决定是否采用遮色层。烤瓷贴面的颜色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遮色瓷,另一种是用带遮色剂的粘接树脂进行粘接贴面。如果使用遮色瓷,一般其厚度不超过0.1mm,然后置烤瓷炉内烧结。
(2)贴面的形成:按常规烤瓷制作方法分别成形颈瓷、体瓷和切瓷,并烧结成形。
3.瓷贴面的处理 瓷贴面烧结完成后要进行修形、试合和磨光、上釉。
(1)用笔式喷砂机去除贴面组织面上黏附的耐火包埋料。
(2)用碳化硅砂石轻轻打磨贴面外形,并在工作模上进行比试,检查外形和适合性。
(3)外形修改完成后细磨,抛光贴面表面并上釉,上釉时要防止釉料流入贴面的组织面而影响贴面的适合性。
(4)酸蚀贴面备用。用2.5%—10%的氢氟酸溶液酸蚀贴面组织面2.5分钟,彻底冲洗、吹干后置于有海绵垫的盒内,准备临床粘接使用。
4.瓷贴面的粘接 患牙经酸蚀处理后,用粘接性树脂水门汀粘接完成。不透明瓷贴面可采用化学固化或化学·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粘接。粘接前要在贴面的组织面上涂含有硅烷类化学偶联剂的结合剂,然后逐个粘接,先将粘接性树脂水门汀置于贴面的组织面一薄层,放置在牙面上后轻轻加压紧贴牙体,用细软毛刷去除挤出的复合树脂。若用化学固化-光固化复合树脂或光固化复合树脂,应进行光照固化40~60秒。然后,再度检查咬合关系,并进行必要的调拾。最后仔细检查抛光贴面的颈缘,邻接及切缘等部位,不能形成悬突或不光滑的边缘。
(二)硬质树脂类贴面的制作与完成
硬质树脂类贴面的制作较瓷贴面简便,不需翻制耐火模型,只需在工作模型上进行成形、固化、修形、抛光即可完成。这类贴面的固化方式以光固化为主。
1.模型准备 采用普通硬质石膏工作模即可,模型石膏表面可分别涂石膏硬化剂和模型分离剂,干燥后即可进行贴面制作。
2.光固化硬质树脂贴面的制作 选色、套色、雕塑贴面和涂硬化剂同上述。将雕塑完成的贴面与模型一起置入氙气频闪灯光固化箱中,树脂贴面面向光源,光照固化3分钟(也可分层固化,颈层、体层各固化90秒,最后覆盖切层和涂硬化剂后光照固化3分钟),取出冷却后置于水中浸湿模型,按上述方法取下贴面调改、磨光及抛光后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