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发现孩子王南沙万达店的儿童帽不合格。
2021年2月1日,山东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发现孩子王淄博万象汇店销售的婴儿爬行垫不合格。

何以在商品质量上不断翻车、屡被监管?
或许,孩子王也有苦衷。
其销售模式主要采取自营为主、联营为辅的方式。报告期内,自营经销收入占比分别为72.44%、67.6%、61.97%、60.89%,代销收入占比分别为27.56%、32.4%、38.03%、39.11%。
也基于此,孩子王的销售网络涉及多家代理商、经销商,质量管控上自然存在难度。
而伴随孩子王门店扩张,其内部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中国检查网2019年3月公告显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间,被告人王某甲在担任**有限公司(2016年5月4日更名为**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副经理期间,利用负责公司非商品类物资招标工作的职务便利,先后四次收受业务单位给予的贿赂款共计22万元。
虽没直接点出**有限公司是谁,但下文的证据中包括了孩子王招标管理办法等书证。
2021年2月判决的文书显示,张亭被达生公司派遣至孩子王宿迁水韵城店从事雀巢奶粉促销业务。2019年12月份左右,其染上网络赌博,伪造聊天记录骗取被害人预购雀巢奶粉的货款来满足赌博需求,共计骗取被害人319.68万元。
内控风险何解?打算扩张300家门店的孩子王,在招股书中是否应有更明确、详实的回复?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门店扩张并非一开了之,除了重投入、还要重运营、重管理,极度考验企业的综合运管能力及后备团队建设。往期看,不少企业扩张失败就是只重速度,忽视运营质量,从而有了规模丢了口碑,烈火烹油、看似繁华,最终埋下由盛转衰的种子。
四是IPO前股权频变。
从2018年3月新三板摘牌,到2020年6月申报IPO前,孩子王股权变动超10次。第一批投资者如知名机构景林蒋锦志、高瓴资本、华平投资等多股东,陆续套现离场,令人玩味。
另一厢,据大众证券报梳理,报告期内,孩子王新增7名股东,其中包括1名自然人股东,新增法人股东为福建大钲、申创浦江、申创投资、瑞华投资、中金盈润和宁波泓硕。除了新增股东外,还有部分股东在短时间内数次受让、转让股权。
由此,有舆论质疑其突击入股。
证监会2021年2月5日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其中,将需要锁定36个月的“突击入股”时间段由申报前6个月增加到申报前12个月。严把IPO入口关,完善股东信息披露监管。加强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避免监管真空。
04
能否“成王” 价值自证
LAOCAI
一番梳理,孩子王槽点质疑不算少。
不过,作为行业龙头、创新先锋,其价值点也不容忽视。
“通过‘科技力量 人性化服务’,深度挖掘客户需求,通过大量场景互动,建立高粘度客户基础,开创了以会员关系为核心资产的单客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