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王懿荣(1845年—1900年),字正儒、廉生,号养潜居士、直庐花衣,山东福山县(今福山区)古现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爱国志士。
王懿荣幼承家学,1880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曾三任国子监祭酒(古代朝廷官职之一——清朝国子监系朝廷最高学府,总管全国各类官学;祭酒为国子监主管官);潜心金石之学,著有《汉石存目》《六朝存石目》《天壤阁杂记》等三十余种金石学研究著作,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将汉字历史上溯至殷商时代,系甲骨文研究奠基人;投笔从戎,1900年,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保卫京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偕夫人、长儿媳投井殉国,谥号“文敏”。
名门望族——仕宦世家 著述绵绵
明清时期,福山产生了一大批通过科举入仕的地方文化精英,其中,进士75人、举人273人,形成了一些仕宦世家、文化世家,家族声誉延续几百年。福山名门望族文化及其代表人物的出现,得益于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当地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同样,这些家族文化及其代表人物又对福山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也使福山优秀的地域文化得到丰富、传承和发展,使之走出胶东,扩大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王懿荣家族及其代表人物,是这些家族及其代表人物的典型代表。
扎根福山,枝繁叶茂。
王懿荣,福山一世先祖王忠,原籍云南,明朝洪武初年任山东登宁盐场大使,卜居古现河北村。据《王氏家谱》记载:“王忠,云南大理府云南县(祥云)云南镇鸡头村人。任邑之登宁盐场盐课大使。居古现集之河北村。旧有王姓数百家,与人同处,遂隶孙夼社一甲。娶邱氏,子一云。卒葬于西北原之阳。三传,而明经入仕版游庠者,代不乏人。七八传,相继登甲榜,膺显要,至今不衰。”
河北村北临黄海,西依磁山,南拥黄金河,东连牟子国故城。这里山麓林木葱笼,遍山果树累累,广阔平原为米粮之仓,沿海水产丰富。王忠管理沿海10州县盐务,对此地十分熟悉,致仕后定居于此。王忠百年后,明廷敇授其为七品承事郎。
古现王懿荣家族为明清时期世代官宦的书香之家,“列翰林者先后五代(6人)”。可谓科第绵长,在福山乃至胶东的历史上,史无前例。王懿荣一族出任尚书、侍郎、总督、巡抚、布政使、祭酒、按察使、知府、知州、知县等多达140余人,他们大多为官清廉,遵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勤政为民思想。
王懿荣家族自福山一世始祖王忠以来,家和族兴,诗书继世,靠着勤奋与才智迅速崛起,“历600余年,凡二十余世,犹如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繁衍生息,所荫成林。” 被世人称赞为“名门望族,科第继世、著述绵绵,天眷其后、世泽蝉联。”
儒学传家,科第继世。
王懿荣家族福山二世祖以来,儒学持家,科第取仕,有督抚3人,翰林6人,二甲进士8人,三甲进士17人,武进士2人,举人38人,武举5人,贡生58人,庠生357人。其中著名仕官有:
二世祖王云,以岁贡生出仕知县。
三世祖王俊,官至山西文水县知县。
四世祖王纶,官至知县。
五世祖王锦,敕礼部儒官。
七世祖王久任,任山西文水县主簿时,明神宗派宦官开采银矿,其奉命管理矿事务。
八世祖王允谐,福山王懿荣家族第一位进士,授大理寺观政,迁甘肃成县知县。
九世祖王三锡、王慎言兄弟,王三锡武进士,授官直隶昌平道中军守备;王慎言武进士,授京师锦衣卫百户官。
九世祖王骘,进士,授督察院观政,改授四川松威道。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擢江西巡抚,又晋升闽浙总督、户部尚书。
十世祖王 ,以国子监监生按例注籍。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授云南云龙州知州。1730年(清雍正八年),迁京师顺天府知府,后又擢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1737年(清乾隆二年),擢大理寺卿。
十一世祖王从绳,武举,授直隶宣化镇右营游击,升山西老营左营参将。1738年(清乾隆三年),迁安徽六安参将。
十一世祖王检,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擢为甘肃凉庄道。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擢通永河道总督。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擢升为湖广总督,同年,又迁任广东巡抚,逝后赐太少保,谥号“文勤”。
十二世祖王显绪,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又擢贵州道监察御史。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任甘肃平凉知州,旋擢山西直隶、安徽按察使,可谓三任臬台。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应邀参加了乾隆帝的千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