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问题的根子,我们还是得找到崇祯皇帝自己身上,正是因为你十七年的执政,你让君臣离心,你用你的一系列行为,虽然你自己以为符合儒家的一切圣君的标准,但是你丧失了和群臣之间的基本的信任共识。
说到这儿,基本上我自己认为,我说服自己了,我终于明白崇祯为什么不跑了,因为没有人支持他跑。不管是跑,还是跟李自成达成任何城下之盟,就是这么一个可笑的场景,导致了崇祯皇帝最后也没有机会离开北京城一步。
最后我说一段题外话,我看到一则材料,就是西欧的海盗。海盗你看,这个职业是没有任何正当性的,对吧?可是海盗为了创造正当性,他们有一个理由。他每当劫得一艘船之后,马上把船长抓起来,问原来这艘船上的船员,说你们说,这个船长原来有没有欺负过你?如果大家说这个船长是个坏船长,现在就给宰了。如果大家觉得是一个好船长,我们给他放了。真的还有船长被海盗抓了之后,海盗觉得调查之后觉得这是个好船长,还送了一艘船给他,又让这个船长继续当船长,西欧历史上真发生过这样的事。
为什么说这个场景?我们想说权力这个问题,什么是权力?中国人对权力一直认为,这是一个稳固的结构,这是一个必须我们去讨好它的一种威权。哪里是这么回事?都是人类社会,权力是什么?权力是一种临时性的平衡态,权力是一种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达成的一种共识虽然有什么忠君报国思想、儒家教育等等,但所有这些都是在双方有共识的时候才会被唤醒的东西。
在平时,没有外在的风险,你大明王朝还是一统江山、铁桶江山的时候,你可以作威作福,可以大发淫威,摧折你的士气,淫辱你的手下,没有问题。可是当风雨飘摇的时候,在崇祯十七年那样的状况下,你还去摧折你的臣下,然后和他们破坏已经达成的上下级的权力共识的时候,请问权力这个时候还是权力吗?
就像在现在的企业里面,我们也分明能够看到两种企业。一种企业,老板绝对不许员工在公司叫自己的名字,或者是王总、李总,一律叫自己的小名或者是花名,为了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千方百计地去讨好自己的手下,安抚他们的心情。
还有一种企业,我也亲眼得见,我在一个国企领导的办公室里跟他聊天,哎呀,那个小秘书进来倒水那个动作,就让我想起了一只猫,一只特别灵巧的猫,走在地下完全没有声音,偷偷摸摸把一杯凉掉的水换了一杯温热的水;然后过二十分钟,非常准时,又进来换一杯温热的水。在那个办公室里,你能感受到一种分明的、浓烈的权力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