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是管理依城而居的部落。随着唐朝逐渐在西域站稳脚跟,西域大大小小多个部落开始依附唐朝。面对这样的情况,唐朝政府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将这些部落迁徙到各个军镇的城池周边毗邻而居,所以这些部落又叫“城傍”。这些部落虽然保有原先部落的体制和生活习惯,但是在周边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耕作务农等等,实际上在潜移默化之下开始逐渐“汉化”。而且这些依城而居的部落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都护府的扶持与帮助,所以他们的顺从程度也是比较高的。
三是最为普遍的羁縻州体制。总体而言,在西域的部落虽然归附唐朝,但还是愿意在自己部落旧地居住,故而对于这些部落的管理又与“城傍”有着不同。唐朝将这些部落所在地设置为“羁縻州府”,然后任命这些部落的首领和头目为唐朝的官员,而且这些官职是可以世袭的。这些部落虽然有着较大的自治权,但是必须以“税收”的形式定期向都护府缴纳钱粮。但是与“城傍”不同,这些部落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就比较大了,他们处于实质上的独立状态,但是向唐王朝表示着一种“恭顺”的态度。

三、整合力量,军队构成的多元化
由于西域地域广袤、情况复杂,单纯依靠唐朝的本土军队实际上并不能够完全对其形成掌控。而唐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在这一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其军队广泛汲取本土资源而逐步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一是中原本土唐军构成基础。中原本土唐军是唐朝的骨干军事力量,同时也是李唐王朝能够争雄天下,打败突厥的天下强军。故而震慑西域的最根本力量当然必须要依靠他们!前文所述,“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所辖兵马约10万人左右,而其中有6万人以上皆是中原本土唐军。虽然其数量较之广袤的西域地区来说实在不多,但是其精锐程度确实天下第一强军。威风凛凛的陌刀队,神出鬼没的轻骑兵,让大唐的敌人无时无刻不胆战心惊……

二是“城傍”部落军形成补充。如前文所述,“城傍”部落受“汉化”程度比较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部落的青壮也开始逐步进入唐军的序列。这些胡人部落的子弟作战骁勇、骑射精湛,从整体上大大的加强了唐朝骑兵部队的战斗力。包括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从西域各都护调往中央参与平叛的部队中,这些“城傍”部落军队发挥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为光复帝都长安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是番将进入唐军高层。从经营西域开始,唐朝的军队中胡人将领便开始逐渐增多。这些胡人将领为大唐的军队注入了胡人独有的勇悍和野性,并且在战场上为大唐帝国披坚执锐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唐朝军队中兼容并蓄的整体氛围,也使得这些番将得以逐步走上军队的高层。正是这些番将成为了中原本土唐军和“城傍”部落军的联系纽带,从而将两支人马整合在了一起。这些番将中不乏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辅国大将军阿史那·杜尔,右武卫将军阿史那·思摩,辅国大将军契苾何力,安国公执失思力,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等等,这些名字代表了一个唐军天下无敌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