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孟杰)
1、从双碳政策看能源基建行业机会—风光储发展步入快车道
1.1、双碳目标升级国家战略,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新能源装机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基石,新能 源基建有望充分受益。在双碳背景下,我国目前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实现的核心举措之一在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当前,传统火电 仍占据我国电力结构中的主要部分,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9 年电力、热力等 生产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 47.4%,因此,能源结构转型势必需要 降低化石能源终端消费占比、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消 费比重还处于较低水平,2020 年仅为 15.9%,根据国家规划,2025 年、2030 年、 2060 年分别提升至 20%、25%、80%,提升空间广阔,在此过程中,新能源装机 量快速增长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基石,而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将 催生出新能源基建蓝海,给基建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与动力。
1.2、从国家“双碳”政策看能源基建
国家顶层设计推动新能源加速发展,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基建是“双碳” 政策的重要抓手。2021 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开启我国 “双碳”元年,国家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政策性文件持续落地。从国家顶层设计 文件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光伏、风水电、储能是 未来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成为国家顶层设计文件中的高频词。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并对光伏、风水电,储能 做出具体要求:到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 4000 万千瓦左右;到 2030 年, 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左右;到 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 3000 万千瓦以上。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驱动下,以光伏、风电、抽水蓄能、新 型储能等为重点的新能源基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迎来快速 发展。
部委级光伏、风电、新型储能专项规划持续落地,进一步催化新能源基建加速发 展。在国家顶层设计规划指引下,能源局、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等纷纷响应 国家“双碳”政策,密集出台了一些列新能源专项政策,如国家发改委、能源局 22 年 3 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积 极发展海上风电、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推动储能电池应用示范,在政策 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基建在规划体系中将扮演重要地位。财政部于 22 年 5 月发 布《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光伏、风电等可 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等,未来新能源基建的资金预计将 持续获得财政倾斜。部委级政策持续多地,将驱动新能源基建项目进一步加速放 量。
1.3、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看能源基建
短期来看,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基建是地方政府投 资的重点。多个省份设立新能源装机目标,各省积极提出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 题的新型电力系统。根据我们统计,31 个省市当中除湖南外的 30 个省市均提到 “新能源”,提及频次合计达到 107 次,其中,光伏、风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 建设提及的省市个数分别为 19 个、18 个、14 个、13 个。内蒙古、上海及浙江等 7 个省份设立了 2022 年新能源装机目标,合计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约 2330 万千瓦,相比 2021 年目标更为积极,如云南省政府明确表示 2022 年新增 新能源装机 1100 万千瓦以上、力争开工 2000 万千瓦;安徽省规划 2022 年新增可 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350 万千瓦以上,相比 2021 年 100 万千瓦的装机目标提升明 显。整县光伏屋顶亦是受到重视,有 18 个省份提及,加速推进整县屋顶光伏发电 等能源项目建设。